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进军四川 (第1/2页)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汉阳之战,第四军团和湘西军团在永历的督促下走向合作,终于在围攻将近两个月之后,将汉阳城拿下,而汉江对面的汉口则不战而降。此战全歼清军八万,其中俘虏四万绿营兵,满蒙兵三千,而回回兵则全部“战死”。 通报战果是如此写的,但实际上,五千回回兵除了战死三千余人外,剩下的一千多人最后也选择了投降。但是姚大榜为了泄私愤,不经请示永历,私自下令将俘虏的回回兵和满蒙兵全部杀死在内城。 纸里包不住火,此事还是被永历得知,当时就火冒三丈,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杀俘”虽然自古有之,但是那些俘虏并不是首恶,也大多不是罪大恶极之人。 兵家有云:杀俘不祥。白起曾经坑杀过四十万赵军,结果白起被秦国处死;楚霸王项羽坑杀二十万降兵,最后乌江自刎;冉闵于邺城杀三十万胡人,后来却是身首异处;蒙古以“杀”立国,国祚不长。 如今大明刚刚光复半壁江山,人心思定,各行各业正蒸蒸日上,此时在华夏之内杀人盈城,太过骇人听闻。姚大榜曾经在湘西坑杀三万降兵,事后他的“恶名”远扬,让清军将其视为屠夫,可姚大榜却是大明的将军,永历皇帝的臣子,最后百姓们还是会以为一切都是永历主使姚大榜的。这就好比,恶狗把人咬死了,其他人是不是会将狗的主人也视为凶手呢? 姚大榜干的事,最后得让永历承担“恶”名,永历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仁慈的人,所以让永历很是恼火,况且那些俘虏,留着还有用,安徽和江西的一些矿山缺少矿工,各省也即将修筑驰道,到处都缺劳力,如果将他们全都送去做工,还能为朝廷赚一笔银子。当然不听话的,留着也是浪费粮食,不如就咔嚓了。 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已经光复,姚大榜和刘体纯作为两个军团的主将,永历特意亲自为二人授勋。就在两个月前,两人已经得到过一枚一等三级军功章,这次按照其战功,又全部被授予二等一级军功章。至于两个军团中立有战功的官兵,永历没有夺人之美,而是由刘体纯和姚大榜这两位主将为下级官兵授勋。 而后永历有点出乎意料的下旨,命令刘体纯的第四军团将伤兵留在汉阳,而后主力继续北上,攻占鄂西北的随州和襄樊,姚大榜的湘西军团则被永历留在汉阳休整。 第四军团此战中战损很大,湘西军团却未伤筋动骨,永历让第四军团继续进攻,而留下湘西军团,这有些不合常理。尽管姚大榜主动向永历请求顶替刘体纯出兵鄂西北,但是永历并不同意,仍然让湘西军团留在汉阳。 永历也没有马上回南京,而是派人南京送信,让内阁大学士郎廷佐将南京公务交接,然后立即赶来武昌。在此期间永历又出巡了鄂南的常德、岳阳等地,巡察各地的民生和风土,发现这些地方物产丰富,都是鱼米之乡,但是人口也多,土地兼并严重,耕地和渔场日渐萎缩,粮种退化,出产日益减少。这些有些是表面的,也有是隐藏的,但是永历却看的出来,弄得明白,谁让他的脑袋里装的东西与众不同呢,可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办? 别说湘鄂,就是江南也是如此,而且更加严重。民以食为天,对于农业,永历可不敢大意,以前曾经问计于朝臣,可是都没有根本解决之策,以前的朝廷对于民生多放任直流,任百姓自行处理,于是才出现一些混乱的现象。 现在永历打算回去以后,不能再拖延,一定要先从制度和思想上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先设立地方农官,协助知府或者知县管理地方农业,或者在南京建立“农学院”,研究农业植种的改良,等等。 十天之后,永历巡察完毕,回到武昌,而刘体纯自襄阳也派回使者,明军已将襄樊、随州等地占领,接着永历下令,让姚大榜率领“湘西特别军团”七万人马即刻启程,目标直指重庆,王夫之为监军随行。 在出发之前,永历对姚大榜许诺,只要攻下四川,朝廷便会将湘西军团的名号更改,给予一个正规军团的名号。原来“湘西特别军团”只是一个临时的军团,并没有真正进入明军主力军团的序列,不然也不会有“特别”二字,这也是让姚大榜一直耿耿于怀的地方,现在面对永历的许诺,姚大榜当然高兴,拍着胸脯对永历表示一定完成任务,将四川打下来。 由鄂入川,先要经过夷陵,此处是入蜀的要道,自古就有“川鄂咽喉”之称,明军攻占武昌、汉阳等地后,这里已被清军弃守,清军退入四川,明军乘势占领此地。姚大榜率湘西军团抵达夷陵,然后继续向西,经过奇险的三峡,终于进入了四川地界,抵达了白帝城。 白帝城并没有清军驻守,因为此地的清军发现明军向白帝城而来,已在一天前就逃往重庆,故此姚大榜领军兵不血刃占领此地。 清军一路退却,姚大榜领军随后追赶,每到一地,清军皆望风而逃,自武昌出兵,已经行军近八百里,都没有遇到过清军抵抗。如果按照这种情形继续下去,不要说可以轻易拿下重庆,就是川府各地也不是很难的事,毕竟清军此时已经士气全无,而且姚大榜也探知满清朝廷已经将属于鳌拜一党的四川总督阿尔海撤换,调被贬的李国英复任四川总督,此时李国英正在来四川的路上。 对于李国英,可是姚大榜的老对手了,两人曾经在常德交战过,结果是不分胜负,如果不是鳌拜将李国英视为帝党,将他撤职查办,恐怕姚大榜还难以北取武昌。 康熙将鳌拜一党铲除后,调整清廷仅剩下各个属地的地方大员,将那些有才能之人,又忠于清廷的人,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重新任命为地方主官,而且还给予了极大的权力。 不过北京到四川,路途遥远,中原近半又归于大明,李国英只能绕路来四川,所以此时还没有到达四川。 原四川总督阿尔海是鳌拜一党,康熙并没有立刻下旨撤销他的职位,而是让他留守四川,等待李国英赴任,等李国英到任后,阿尔海也要留在四川效命,戴罪立功。 得知这些消息后,姚大榜下令全军全速前进,不得迟延。在姚大榜的心中,那些满人高官们都是猪脑子,没有一个能称得上是对手的,但是李国英则不同,此人满腹经纶,又足智多谋,非常难缠。五年前,将夔东十三家剿灭,就是此人领的兵,而且明清两军相持在常德将近三个月,将姚大榜堵在湖南难以北上,也是出自李国英的手段, 所以姚大榜打算务必在李国英到四川之前,将成都拿下,然后攻占四川全境,到时候,即使李国英来到四川,也徒之奈何了。 可是当姚大榜领兵刚出白帝城不远,前锋雷神派人送来消息,重庆知府邵大庸准备死守重庆城,将长江下游逃来的清军全部截住,而后将他们和本地清军混编到一起,共达五万人,分别驻守于长江沿线的重庆城、涪陵、万县等地。前锋在万县遇阻,攻城两次不下,请求姚大榜速去支援。 姚大榜下令加快行军,于两天之后,抵达万县。雷神见到主力赶到,立刻出营迎接姚大榜,姚大榜不待雷神见礼,开口便问:“万县城里有多少清兵,谁是主将?” 雷神躬身答道:“回大帅,万县城共有万余清军,守城的主将是万县的知县,叫做刘勋,末将已经攻了两次城,虽是试探,但是城上防卫很严,就是城内的百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