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一百四十一章 刮目相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刮目相看 (第2/2页)

   火枪射击完毕,弓箭手也已经拉弓完毕,在指挥官的命令下,又一次抛射出羽箭,一大片羽箭遮挡了半面天空,黑压压的就向凉山土兵再次飞去。

    “我的娘呀,滇西土兵怎么有这么多弓箭手?”拉努站在山腰上,往下观看,心中如同打鼓一样,那颗心快要提到嗓子眼了。

    右路的吴家军下山的时候,非常有顺序,故此他们并不慌乱,而是在山脚重整队形后,才向滇西土兵冲过去。

    此时,吴家军也已经杀到,吴国镇和马宝两人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在最前边。

    忽然滇西土兵的阵营动了,数十匹战马跃出阵线,为首的乃是一员身披重甲的,头戴撒尼牛角巾的大汉,两手各持一把弯刀,胯下一匹大黑马,这匹马虽然速度不快,但是跑起来四蹄上扬,踩踏出的飞尘四起,如同一头斗牛向吴家军杀来。

    此人正是滇西虎将——虎山,他的身形和黑山差不多,两个人的关系又非常不错,于是黑山将自己的盔甲送给了他,而那匹大黑马过去则是吴三桂的坐骑,叫做“一座山”,因为速度不快,故不被吴三桂所喜,放养于昆明城外,在明军和滇西联军围城的时候,被明军捕获,也被黑山一并送给了虎山。

    吴国镇认出了自己三哥的那匹大黑马,没想到此时却成了敌人的坐骑,心中火起,大叫道:“给我冲,杀光他们——”而后,催动自己的战马,倒提一杆长矛,就向虎山杀去。

    虎山看到一员敌将向自己冲来,虽然他不认识对方,但是从盔甲上可以辨出这肯定是吴家军中的首领级人物,于是一边催马加速,一边回头喊道:“滇西撒尼人的勇士们,跟我冲啊——”

    五千左右的滇西土兵跟着虎山也冲出队列,迎面向吴家军杀去。虎山和吴国镇相互盯上了对方,于是先遭遇到一起,一个使矛,一个使刀,两人很快就厮杀在一起。

    “你是吴三桂的弟弟,吴国镇?”虎山边打着,边问道。

    吴国镇用长矛架开虎山的弯刀,而后答道:“正是五爷我,你就是那个叛军头子虎山?”

    虎山的弯刀被架开后,并没有忙着进攻,而是微微笑道:“对,我是虎山,今日来取你的脑袋,可不许跑啊?”

    “我会跑?”吴国镇反问道。

    “你跑的比兔子还快,不好追啊!”虎山挖苦道。

    “啊,老小子,你找死——”吴国镇被激怒了,连连刺出数矛,泛起一片枪花,马上功夫确实了得!

    虎山心中暗惊,吴国镇不愧是吴家军的嫡系,马上功夫真的不错,可自己马术并不娴熟,如此下去,最后吃亏的可能就是自己。

    想到这里,虎山突然虚晃一刀,然后拨马便走,向战场的东南方跑去。

    吴国镇挺矛便追,还大声叫唤着:“老小子,别跑,看你五爷我怎么宰了你!”

    虎山也不答话,前头就跑,吴国镇就追,很快两人一前一后跑出了战场,向东南方的小山谷跑去。

    这时候,马宝看见吴国镇一个人去追一个滇西将领,担心吴国镇有失,便连忙呼唤来自己的侍卫官,让他带着十几个人跟上去,保护吴国镇的安全,如果看情形不对,务必要将吴国镇拽回来。

    吩咐完毕,马宝继续指挥吴家军作战,可是他发现滇西土兵的阵势根本没有任何慌乱的迹象,而且出人意料的是整条战线竟然是非常平整,也就是说,滇西土兵们没有冒进突入到己方的阵中,而是稳扎稳打,相互配合。

    如此的战法和阵型,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联系才能形成,滇西土兵这些“土包子”,怎么会使上战术了?以前这些“土包子”打仗就是一窝蜂,根本没有战术可言,这才几天没有交手,他们竟然让人刮目相看了!

    其实马宝不知道,滇西联军经过明军的一个月训练,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战法,不过并不熟练,但是他们的“总教官”马云非常聪明,知道不可能在极短时间锻炼出一支像样的军队,故此他将战法中的基本要点和滇西联军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要求联军士兵在作战的时候,要知道相互配合,保持阵线的稳定。如此简单,滇西联军很快便掌握了,今日果然显示出了效果。

    右路的吴家军虽然多出一倍人马,但是面对滇西联军稳固的阵线,暂时也是束手无策,双方形成了僵持。

    再看左路的凉山土兵,虽然也冲到了滇西土兵的阵前,但是面对铁桶一般的阵型,根本就是一筹莫展,反而被滇西土兵刺来的长矛杀伤了不少。非但如此,好像滇西土兵特别“照顾”凉山土兵似的,居于高处的弓箭手和火枪手还在追寻着目标,不时就将弓箭射出,或者火枪开火,使凉山土兵损失惨重。

    吴国镇单身骑马去追虎山,两人越走越远,很快钻进了一条小山沟,正当吴国镇快要追上虎山的时候,忽然就听见一声尖利的哨声,忽然山谷两侧冒出了百十来人,不等他反应过来,就向他冲来。

    “不好,中计了!”吴国镇大叫一声,拨马就走,想要逃出山谷。

    可是虎山好不容易才将吴国镇诱到这里,岂能让他就此走掉,调转马头后,就向吴国镇杀来,势必要将他留在此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