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战序幕(下) (第1/2页)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永历急匆匆赶回皇宫,军情紧急,进入东华门后,让田贵妃和金凤她们自己回后宫,而他则直接向前庭的议政堂而来。 黄宗羲、方以智、肖学礼、毛八重、张迪等五位大臣已经等在那里,见到永历走进大门,就要躬身下跪。 永历摆下手,说道:“不用跪啦,快告诉朕,北方传回什么消息了?” 黄宗羲答道:“回禀陛下,就在一个时辰前,靳国公和方政委派人送来急报,旗和蒙古骑兵于五日前,也就是二月二十一日早晨,对第一军团前哨峄城发起攻击,他们打算趁早晨城门打开的时候一举冲入城内,但是被守军识破,紧急关上城门,使清军的图谋没有得逞,不过这队骑兵经过峄城之后,绕路向东南方去了。” “哦?他们的兵力有多少?难道只有骑兵吗?他们的主力在哪里?锦衣卫没有传回什么消息吗?”永历一连串地问道。 “这个,事先一点预兆都没有,本来清军南下到滕州便停止不前了,对于出现的骑兵,锦衣卫的探子事先并不知道,因为探子们都安插在绿营中,满人的八旗和蒙古人那里,锦衣卫的探子难以安插,没办法得到消息。”张迪答道。 永历点点头,张迪说的话确实是实话,如今的清廷对汉人防范的很严,虽然小皇帝康熙“拨乱反正”之后,颇有重视汉臣之意,可也只是做做样子,在关键的地方,还是满人说的算。比如以前满洲八旗兵中大多有汉人参军,可是这次清军南下,除了主帅康亲王杰书身边还有汉人参军外,八旗各部的汉人参军都被赶出了军队,即使是汉军旗,主官也只用辽东人,也就是最先投降后金的那些汉人。 这回是黄宗羲答道:“急报中说,满蒙骑兵大约在上万人,都是骑兵,其主力可能还滞留在滕州,不过有要南下的迹象,至于偷袭峄城的骑兵,他们的去向不明!” “去向不明?靳统武、方孝玉、锦衣卫他们是干什么吃的?来人,取地图来!”永历愤愤地骂道。 等张千将一张宣纸地图取来,铺在一张大方桌之上,永历等人纷纷围拢过去,看向这张地图。 这张地图其实是永历依照自己的记忆画的,在轮廓上比此时的地图准确得多,不过永历不可能将每个地名都记住,并且在地图上准确定位,所以此地图中大部分地名,都是由专门的官员校订的。 永历首先在地图上找到峄城,然后再向峄城的东南方看去,忽然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停住了,目光顶住了那里。 “这里,这里!”永历指着一个没有名字的地方说道。 “这里是什么地方?”黄宗羲不解地问道。 永历转向张迪,说道:“你去查一查地方志,看看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叫做‘台儿庄’的小镇?” 张迪点头应是,然后转身离开,出了议政堂,去宫内的存档库查找资料。 这时,永历说道:“如果朕没记错的话,这里就叫做‘台儿庄’,不要看他小,他可是徐州的东门户,峄城距离徐州较远,四周没有屏障,未必能守得住,如果朕在前边统领兵马,肯定会放弃峄城,将兵马后撤。不过徐州附近也多是平原,利于骑兵作战,如果让清军突破外围防线,攻到徐州城下,朕恐怕第一军团的后路就得被切断,所以徐州的外围很重要,比如这个‘台儿庄’,就必须守住!” 众臣虽然从来没听过“台儿庄”这个地名,但是却知道皇上的话没错,徐州城是中原的东大门,也是南下江南的必经之路,不容有失。当年“楚汉相争”、“淝水之战”等等都是在徐州或者附近地方打的,可见徐州的重要。 黄宗羲说道:“靳国公和方政委肯定会做出决断的,陛下不要挂怀。” 方以智也说道:“是啊,靳国公身经百战,又有方孝玉将军辅佐,两人相得益彰,肯定会指挥得当。” 永历又问道:“听说第一军团编成了一个骑兵团,有三四千人,是吗?” 这个问题只能由兵部左侍郎肖学礼回答,他答道:“回陛下,确实有这么回事,靳国公将原来俘获的清军战马收拢到一起,大概有七千多匹,新编成了一个骑兵团,共约三千五百人,每名骑士拥有两匹战马。” 永历点点头,说道:“很好,步兵对骑兵只有挨打的份,骑兵对骑兵,也许还能拼上一阵子,不过我们的骑兵刚刚编成,还缺少训练,兵力又不足,希望靳统武他们不要硬碰硬才是啊!” 黄宗羲说道:“方政委很谨慎,应该不会贸然出战,而是应该先防守,然后再伺机出击。” 永历接着说道:“是啊,清军气势汹汹南下,势在必得,我们应该先挫挫他们的锐气,待他们疲劳之后,再出击进攻,如此才能击败十余万清军。” 说到这里,永历断了一下,然后小声嘀咕道:“满人无非仗着的是骑兵,如果真要是有机枪,来多少,杀多少!” 方以智坐的比较近,恍惚听到永历所说,他说道:“陛下说的‘机枪’是什么啊?” “呃,呵呵”永历发现自己说错了话了,“机枪”可是两百年后才出现的杀人武器,现在就提出来,根本没办法向众臣解释。 永历只好答道:“机枪嘛,只是朕设想中的一种武器,主要是对付骑兵用的,可以连续射击,就像连弩一样,不过喷射出的是子弹,现在还没有,将来可能会有。” “哦,臣前些日子去溧水兵工厂巡视,看到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