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原大战(七) (第2/2页)
一行终于抵达了宿迁城,此地有第一军团重兵把守,负责防守城池的乃是第一军团的四个团,再加上宿迁当地的民团,共约三万余人。 宿迁知府和四个团长闻听万岁爷驾到,赶紧出城迎接,将永历和众臣迎进府衙之后,永历已经感觉自己浑身如同散架一样,酸痛无比,又头痛欲裂。 永历这回知道自己真的病了,而且并不轻,好在已经赶到了宿迁,距离徐州只有一百余里,就是台家庄,也不过在宿迁的东南二百余里之外,如果将自己的行在设在宿迁,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永历一面派人去找御医继续为自己诊治,一面召集众臣,就在府衙大堂召开御前会议。 宿迁的知府名叫唐可德,本来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但是此人心怀大明,前年扬州之战的时候,他在家乡揭竿而起,率领百姓推翻了清廷委派的官府,而后组成义军,协助洪熙官与清军作战,立有战功,后来因为他有些学识,便经方孝玉保举,被永历任命为宿迁知府。 唐可德能称为宿迁知府,其实也是永历的通盘考虑,此人为海东人氏,算是苏北的老家人,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而且又有些韬略,让他来担任靠近前线的地方官,正好可以协助第一军团稳固后防,搬运粮草,或者组织民团巡防各地。 所以永历要想要了解苏北的情形,就必须首先要询问他,于是永历问道:“唐知府,朕对唐家庄的地形并不了解,你能给朕讲讲吗?” 唐可德没想到皇上先问他,先是一愣,然后惶恐地急忙跪下,低着头,甚至有些颤抖,结结巴巴地答道:“回禀,禀陛下,臣,臣,以前去,去过,台家庄,一次!” 永历听完,差点被憋死,心道:难道这个唐知府是结巴吗?怎么话都说不好,如此之人怎么可以做一地的地方长官,这岂不是让人贻笑大方! 许是方孝玉看出了唐可德的窘态,知道他平时并不是这样,而是只有在面对高官的时候,才会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当初在面见靳国公和自己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只是这次更加严重而已。 况且人是自己举荐的,不能不帮,于是方孝玉出言道:“请陛下恕罪,唐知府平时平时并没有口吃的毛病,这是因为见到天颜,心中激动所致。” 永历摸摸自己的额头,而后笑道:“没关系,唐知府,朕还是很随和的,你尽管说你的!” “谢陛下,臣这回没事了!”唐可德调整了一下,竟然不再口吃了,他接着说道:“台家庄靠近运河,有一条小河由庄中穿过,将庄子分成了两半,庄内有四百多户人家,两千来口人,本来庄子外围有条残破的护庄墙,但是年久失修,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倒是庄中有两座连同东西的木桥,如果放弃东庄的话,可以将木桥拆毁,固守西庄。” 永历听后,连连点头,而后转身对黄宗羲和方孝玉说道:“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和清军死拼,可以慢慢消耗他们,等他们精疲力竭,再趁机发起总攻,刚才唐知府所说很重要,明日方爱卿你就赶去台家庄,告诉靳统武,让他不要死守东庄,可以退回西庄凭河固守。” 方孝玉点头,说道:“臣明白,如今清军气势汹汹,士气正盛,我们不能与他们正面交锋,而是凭险固守,消耗他们的锐气和兵力,等待时机再大举反攻!” 黄宗羲也插话道:“陛下圣明,这个方略正好可以克制清军,台家庄是徐州的门户,甚至牵扯到整个苏北,如果我们在台家庄将清军拒之门外,那么臣以为只要三个月,等到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清军必然疲惫,到时正是我们反攻的好时机!” “不错,黄爱卿言之有理,在夏季来临之前,我们还需要坚守三个月,诸位爱卿,接下来就要看你们的了!”永历高声道。 黄宗羲、方孝玉、毛八重、唐可德四人一起躬身,高声答道:“请陛下放心,臣等必定会齐心协力,为大明光复河山,驱除鞑虏!” 定下此战的方略之后,永历已经感觉再也坚持不住,浑身guntang,只好宣布散会,让方孝玉回去准备,等明日领军启程赶赴台家庄。 戌时的时候,永历刚吃过御医送来的汤药,发了一身的热汗,正准备上床睡觉,偏偏又是这个时候,紧急军报又送来了。 黄宗羲进来禀报,说是河南巡抚张英送来军报,盘踞在潼关的数万陕军终于出关了,目标直指洛阳。 永历知道如今苏北徐州正在明清两军交战,如果再加上河南的战事,那么“中原大战”才算真的开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