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师_关羽败亡的背后(转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关羽败亡的背后(转载) (第2/4页)

关羽,在他们的领导下,荆州都没有实现安定团结,而是始终处在三家争斗的第一线,这种事,本身就不会让大小地头蛇满意。因为,你关二爷愿意做刘备的筹码或棋子,自然算你义气,我们这些人可没这种觉悟啊;再说得直白一点,大家上有老下有小,凭什么陪着你玩呢;更高大上地说,那就是荆州的未来,应该由荆州人民共同决定,哪个人想一句话就把大家绑到刘氏集团的战车上,算哪门子事呢?

    对这种想法,刘备显然是十分明白的。因为,刘备入川之后,竟然把黄忠、魏延都提到了五虎上将的高度,还让魏延取代张飞,当了汉中太守。这种举动的潜在含义,就是告诉所有人说,风物长宜放眼量,眼光不要只盯着家乡那点小地方,只要努力跟着皇叔我干革命,别说少将、中将之关的头衔了,甚至军委里面也能有一席之地,总而言之,辉煌的革命前途就在前面,只看你表现如何了。

    当然,刘备大力笼络荆州系人马的时候,孙权在这段时间里,也没有打酱油。事实上,他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对荆州大小地头蛇进行不间断的渗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找关羽结亲。

    因为我们熟悉后来的历史,所以看到孙权想跟关羽结亲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关二爷实在是太执迷了,怎么连起码的统战工作都不会做呢,甚至情不自禁地想象说,只要关羽同孙权搞好关系、同孙权结个亲,东吴就不会袭击荆州,历史就能如何如何。其实,这种想法,跟意yin没什么差别。

    孙权对关羽的举动,绝对是不怀好意的。因为,他如果真想跟关羽拉关系,正常的方式应该是找刘备提亲,无论最后能不能成交,都不会造成冲突。因为,这种善意的政治联姻,从来都是买卖不成仁义在,答应了有交情,不答应也有交情。问题是,孙权竟然直接去找关羽提亲了。

    俗话说,人臣无外交。孙权直接越过刘备,找关羽商量这种事,本身就不叫事,无论关羽怎样请示刘备,都有拥兵自重的严重嫌疑,如果关二爷不当场表达坚定立场,那才叫有鬼了。换一个角度,如果刘备直接找鲁肃结亲,鲁肃的第一反应,肯定也是大骂一通,把使者赶出去;因为,两国还保持着正常外交关系、正常联络渠道的时候,你们不跟主公好好讲话,却私下里这样拉拢我,安的是什么心?

    一切是显然的。东吴不会无缘无故地拉拢关羽,事实上,他们一直就在做大量的工作,对荆州上下软硬兼施,敢这样明目张胆地拉拢对方的军政长官,本身就说明,他们对荆州基层的无间道工作,已经渗透到了一定的地步。

    在刘备建国的过程中,荆州先是支持他吞并益州,然后又支持他征服汉中,其中付出的人力、物力,无疑是巨大的。问题是,随着刘备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荆州不但没有缓口气,反而负担更加重了;因为,此前它只要承担后勤物资上的义务,但到现在,竟然又多了军事牵制的任务,开始主动进攻曹cao了。

    总地来讲,关羽也算政治、军事两手抓的高手,因为刘备把主力带走之后,他又在荆州培养了一大批自已的势力,并敢跟曹cao刺刀见红,这种本事和霸气,绝不是普通将领具备的。问题是,他进攻曹军的时候,肯定要把最得力、最可靠的人手带在身边,否则不等孙权偷袭,光是于禁、庞德之类当地守军,也能让他栽个跟头;而把支持自己的人带在身边,就意味着说,荆州后方充斥着大量不怎么支持自己、甚至反对自己的人,那些人虽然平时不敢言,关键时刻却敢怒。而关羽的战事突然发展得如此顺利,以至于以荆州的一支偏师,竟然有进军中原的希望了。

    水淹七军、斩杀庞德,还能进军中原,这是荆州前线从来没有过的胜利,本着关羽的立场,自然是大喜过望,因为,这就象拿了一百块钱,却中了一百万大奖一样;本着刘备、诸葛亮的立场,对这种事肯定也是乐见其成。但是,对荆州大佬们来说,这种消息是好是坏,就难说得很了。

    关羽进军中原能否成功,显然是一个未知数,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因为,比起先前称雄中原的吕布、袁绍、袁术等枭雄,关二爷的那点底子,实在不能算雄厚。不过呢,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北伐肯定要经历漫长艰苦的战争,期间需要调用的人力物力,绝不是三瓜两枣能打发的,也绝对要荆州再来几轮大出血。北伐如果失败,荆州自然是人财两空;即使北伐成功了,结果无非是刘备当皇帝而已,而为了这个虚无的理想,荆州肯定要买最大的单,不说十室九空,至少青壮年死个一大半,还是可以确定的。

    刘皇叔当了皇帝,你和你的家人却都死于非命了,这样的胜利,对荆州人有意义吗?有吸引力吗?好象是没有的。事实上,它就是没有。

    三、鹬蚌之争

    如果蜀汉政权的统治非常稳固,那荆州大佬们虽然有情绪,也只能放到心里。问题是,刘备此时立足未稳,还在西线跟曹cao拚命对抗,本身都需要荆州的支援,这种情况下,改投孙权的呼声,自然会止不住地漫延开来。

    关羽的危机在于,他的战事输赢如何,跟荆州人的利益,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更危险的是,由于前期作战太过顺利,中原都有人起兵响应了,还打起了他的旗帜,这种情况下,他当然要雄心勃勃地准备下一场战事。

    关羽考虑不到的事情,刘备和诸葛亮就更加考虑不到了。因为,在益州和汉中的争夺战时,关羽始终源源不断地送来支援,而伴随这些支援的,必然是大大小小的平安报告,总之东线平静无事,形势非常稳定,请统帅部专心应对西线的压力,不用分神cao心荆州。

    从刘备的角度上看,关羽的说法似乎没有错。这些年来,刘备在益州、汉中打得热火朝天,荆州始终是形势大好,不仅成为益州兵团的可靠后方,而且还在西线需要牵制的时候,组织起强有力的攻势,击败了庞德、于禁的重兵集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关羽的说法都是相当可信的,找不到怀疑的理由。

    因为我们知道后来的结果,所以通常都认为,刘备应该让关羽见好就收才对。问题是,如果关羽打出了威震华夏的大胜仗、中原已经有人开始接洽北伐,刘备反而要他回到出发点固守,那同给岳飞十二道金牌有什么区别?甚至后人在谈到这里的时候,也都会发一通感慨,总之,蜀汉得不到天下,就是因为刘备鼠目寸光、甚至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