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3.医护兵 (第1/2页)
在无水酒精可以批量生产之后,医用酒精自然不再是问题,不用试朱伟迪也记得75%浓度的酒精是最佳的浓度。 在无水酒精试制成功后,朱伟迪便找了太医院的官员,让医治外伤方面比较拿手的医生用无水酒精清洗了伤口,让他们对比之前的案例,看看医用酒精的效果。 此事吩咐下去后也有些时日,经过几十次临床实验后,太医院的报告也终于送到了朱伟迪面前。效果自然不用说,医用酒精处理过后的伤口感染率哪能不降低,只是刺激性太强,用在严重伤口上效果并不好。 朱伟迪接到报告后,召见了太医院的头目院使。 这个年老的家伙朱伟迪也不记得名字,当然,这个也不重要。 “不知陛下传召臣前来是为何事?” “那医用酒精你觉得效用如何?” “陛下圣明,圣上制出的那医用酒精,清洗外伤之后,小伤感染化脓者比之以往少了许多。此乃造福苍生之举,臣代天下黎民谢过圣天子。”说着他又向朱伟迪行了一个大礼,拍马屁的心思有,真心佩服的心思也有。 朱伟迪点了点头,“朕看过你上的折子,拍马屁就不要了,将此物用法,禁忌都写详细写下,上个折子,朕也好让天下都用上此物。你此番有功,太医院参与人员也有功,都有赏。” 说着示意身边的小太监宣读赏赐。 老院使忙再次跪下行礼,“此事是圣天子吩咐,臣只是照办,不敢居功。” “你有功,自然要赏,不要推辞。” 老院使也不再推辞,领旨谢恩后喜滋滋地下去办事去了。 很快,太医院的折子也被登上了邸报,医用酒精的制法也被朱伟迪公开,天下人都知道少年天子在医道上也有了建树。 当然,弹劾的折子马上也来了,好几个御史都指着朱伟迪的鼻子开骂了,他们说皇帝不专心治国,反而钻研这种小道,不是社稷之福云云。 早习惯了明朝言官的朱伟迪自然也不会和他们置气,扫了几眼,就轻蔑地把那几个奏折丢到一旁,对这种抓住芝麻大点的小事就要卖直求名的货色,暂时彻底无视显然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也不是完全无视,这些人的名字都上了他的黑名单,下场一定不会好就是了。 现在大明军队显然不怎么看重人命,军医数量极少,医护兵更是完全没有,组建一支军医和战地医疗队伍显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工业时代前,中医和西医差距倒是也不算太大,不过和那位医术精湛的传教士邓玉涵聊过之后,朱伟迪发现此时西医在外科手术方面显然是远比中医要强,在聊天中朱伟迪甚至还惊讶地得知,这个邓玉涵在澳门时还曾经解剖过一位日本教士的尸体。 医用酒精厂开始建设后,朱伟迪还派了个太监,让他去把细绒棉精炼消毒,做成医用的消毒棉。处理完这些琐事之后,朱伟迪想起了邓玉涵这么个精通外科医术的宝贝,于是很快召见了他。 行礼之后,邓玉涵有些疑惑地问道:“不知尊敬的大皇帝陛下召见小民有什么事?” “朕有一事,希望邓先生能为朕完成。” “能为大皇帝陛下服务,是小民的荣幸。” 朱伟迪看了看身边那个叫黄得胜的小太监,示意他宣旨。很快黄得胜就宣读了一道任命邓玉涵为武职客卿的圣旨,工作地点居然是在东江镇。 这个客卿没有品级,不过可以领到七品官的俸禄。邓玉涵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连忙接旨谢恩。 “大皇帝陛下要臣为军队做事,让臣感到无比地荣幸。只是,不知道大皇帝陛下要臣去那个东江镇做什么?” “朕想邓先生为朕去东江,医治我大明的将士。朕也希望你能传授西方医术给我大明。我大明军中此时也无专门的医护兵,希望先生为朕教出一批医护兵。” 邓玉涵再次行了一个礼,“救死扶伤,传播医术是医生的本职,神爱世人,这也是天主的教诲,臣不敢推辞。这医护兵,臣未有听说,不知道大皇帝陛下要臣怎么教他们?” 朱伟迪想了想,“医护兵,是辅兵,战场上负责抬回伤员,只需他们懂得简单的战场救护法子,协助外科医生处理照料伤员。” 说着朱伟迪示意黄得胜,让他拿出一样早准备好了的东西。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就是一个简单的担架。 “战场上,小心将行动不便的伤员抬上此物,此物朕命名为担架。” 邓玉涵有些狐疑地看了看担架,作为医生,他很快看出了这件新事物的妙用。 “陛下圣明,有这担架,救治伤员就不怕救治时触动骨伤。陛下博学多才,又有一颗仁慈高尚的心,臣实在佩服。” 朱伟迪满意地点了点头,“朕近日发现将酒精提纯,兑以适量的水,清洗伤口之后,便可是外伤感染化脓现象减少。” “臣也听闻过这件事,这是大皇帝陛下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恐怕连伟大的天主都不会吝啬赞美的词汇。此事臣已经写信告之教会,相信很快欧罗巴的人们都会开始赞美您。” 到底是剽窃他人的成果,朱伟迪自知当不起这份赞誉,不由脸上一红,“东江那边临近建州蛮夷,多有战事,伤员不少,担架和医用酒精自有大用,朕都会优先供应给先生。” “臣领命,能为陛下消灭那些野蛮的鞑靼人出一份力,臣感到十分荣幸。愿陛下早日消灭那些野蛮人,愿大明的国运像不落的太阳一样昌隆。” 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