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当崇祯_9.刘兴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刘兴祚 (第1/2页)

    后金的疯狂举动让朱伟迪很是有些惊讶,本来他以为摆出那么一副架势,后金会知难而退,不想后金却把屠刀挥向了潜在的盟友。

    朱伟迪不知道的是,让黄台吉真正改变策略的,并不是他对花当等部勾结明人的怒火。

    大明的强势介入和粮食援助,让草原人没有了生存危机,也让黄台吉觉得挑拨蒙古内斗已经不大现实,而他在后金的地位日益受到三大贝勒的挑战,后金国**部日益尖锐的矛盾也急需一场劫掠来缓和。

    黄台吉的这个决定从长远方向看对后金并不利,作为一代英主,黄台吉何尝不清楚这一点,不过如今后金连眼下都快过不去了,他也就顾不得什么以后,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其实就眼前而言,黄台吉的这个选择也不是什么好主意。

    蒙古人在自知不敌的时候不会和敌人硬拼,打不过他们可以放弃些牲口远遁,草原本来就出产甚少,好多地方甚至连水源都难寻,他们只需要提前把牲口拉走就算完成坚壁清野。派大军攻伐拧成一根绳的蒙古,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勤能力支持,无疑是自寻死路。

    别说是农业生产能力薄弱的后金,就是鼎盛时期的大明,去进攻蒙古也未见能讨到什么好处。成祖朱棣五征分裂中的蒙古,除了前两场外,后面都没捞到什么好处。

    历史上后金可以征服蒙古,利用的只是草原大旱和蒙古人的内斗,他们也是在很长时间内才用不断的抢劫获利,才慢慢让蒙古人在利益面前臣服。

    而今这个条件下,只要大明的援助不中断,后金在蒙古草原上也难讨到好处。

    不管黄台吉的想法如何,反正经过这么一出,朱伟迪算是对边防更加放心了。

    而大明朝的文官们听闻此事之后,激进的还是继续在鼓吹联合蒙古出兵平辽,保守的还是继续要求整顿军备,加强边防。

    不过,此时敖木伦之战的真相已经渐渐浮出水面,多数人都已经看清了后金的强大战力,鼓吹出兵平辽的,多数也只是空喊几句,只是为了赢得名声。

    而掌权的内阁和兵部,甚至蓟辽总督孙承宗都不赞成此时进攻后金。

    敖木伦之战后,孙承宗倒是第二批清楚那场战争真相的,这位起先还对加紧修筑蓟辽宣大的边墙有些异议的重臣,此时倒是对修城墙和练兵更加上心,同时还挤出了资源加紧制造战车。

    如今火枪不够,没法给蓟辽两镇的新兵配发火枪,考虑到纯长枪兵在冷兵器时代并不是个好选择,朱伟迪无法说服孙承宗放弃复杂的步车骑战法,也只好由他去折腾。

    崇祯元年九月末,原后金的汉将刘兴祚抵达京城。他一到京师,朱伟迪就立刻召见。

    这个刘兴祚算是个传奇人物,他原本是开原人,老奴野猪皮还没编出七大恨的时候就被抢去建州,还取了个女真名字叫爱塔,因为他颇有才能,渐渐为老奴所器重,一直升官到副将,管金州盖州等四卫之地。

    老奴野猪皮死前在辽东的倒行逆施,让这人起了反心,他于是和大明暗通声气,曾经于天命八年策划复州民众集体逃跑,被汉jianian出卖,事情失败后居然奇迹般地没被老奴杀死。

    那之后老奴对汉官再不敢完全信任,到了天命后期奴尔哈赤几近疯狂的屠杀汉民和汉官,代善等后金权贵也对他百般欺压,刘兴祚颇有朝不保夕的感觉,他平日小心翼翼,但内心越发向往大明,和锦衣卫也有过很多合作。

    之后刘兴祚和他兄弟三人分成三次,设计了非常巧妙的逃脱计划,三人如今全都安全抵达东江镇。

    朱伟迪看了的逃脱计划后,觉得这人是搞秘密战线的一把好手,不弄到锦衣卫来实在是浪费,于是一道中旨把刘兴祚兄弟都召唤到了京师。

    刘兴祚突然被皇帝召见,一时间也是诚惶诚恐,行完大礼后更是连头也不敢抬一下。

    “抬起头来,让朕好好瞧瞧我大明的好汉。”

    “微臣领命。”刘兴祚只得小心翼翼地抬起头来,顺便偷偷打量了下年轻的皇帝。

    这刘兴佐是个壮实的中年汉子,皮肤微黑,一张脸长得也是平凡无奇。

    看清了他的长相后,朱伟迪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示意让身边的太监黄得胜宣读已经准备好的圣旨,内容是任命刘兴祚为锦衣卫指挥同知。

    刘兴祚虽然还是有点糊涂,不过还是连忙领旨谢恩。

    “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