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 千里阵云 (第2/2页)
了!” 说完,他挥了挥手,示意村民们让开,放纪香他们的车子过去。 车子驶回城区。 唐楷对纪香的看法,又有了改观。 这个女子,虽然是日本人,但她谦逊有礼,又有一颗仁爱之心,实属难得。 后来,唐楷得知,那个孩子的医疗费用,一共花了十几万,全部由纪香垫付。 而真正的肇事车辆,在第三天就被找到了。 那是一辆小面包车,车主无力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 纪香虽然被洗脱了嫌疑,但她还是吩咐手下,不必追讨医疗费。 这一慈善之举,令唐楷等人深深折服。 纪香在江州又待了几天,一有空,就和唐楷等人聚会,谈书论道,一直到她回国。 唐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华美杯上,他出尽了风头,原以为,各方媒体,都会争相报道他的事迹。 谁知道,媒体记者们的注意力,根本就没有放在他身上。 他们只对名家和领导感兴趣。 因此,唐楷虽然出了风头,却没有上新闻。 事情过了好几天,也没有任何动静,不见马强派人来。 唐楷松气的同时,又有些失望。 他还想和仇敌对决呢! 砚灵仍然没有消息。 她是灵,她不来找唐楷,唐楷无法找寻到她。 有一天,唐楷突发奇想: “没有砚灵,我就不能自己领悟《笔阵图》了吗?” 《笔阵图》是真实存在的,砚灵所教的,也就是世间所传的内容。 只不过,砚灵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能让你极大限度的理解和领悟到笔阵图的精髓。 唐楷心想:“笔阵图中,卫夫人将书法比喻成作战布阵。书上记载了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砚灵只教了我点画。” 其实,在笔阵图中,排在点画之前的,是横画。 “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这句话很好理解,横画要像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高低不同的形状。 可是,具体运用到书法之中,又是什么样的? 最重要的是,该如何去学习这一横画? 西方近代的设计美学,常说点线面,横画,正是线! 当然,在汉语中,横画也是一个字,“一”字! 千里阵云! 该怎么来理解呢? 放学之后,唐楷独自骑车,来到郊外,将车子丢在一边,站在辽阔的大地上,仰望无边无际的天空。 天际,夕阳西下,金灿灿的阳光,晕红了一大片云霞。 云层叠叠,布满了半个天空,又何止千里之遥? “为什么要用阵云?”唐楷思索道,“云层像排兵布阵一样,在天际流动!对,云层是流动的,而不是静止的!像千军万马,在排兵布阵!” “可是,这跟横划,又有什么关系?” “难道书写一横时,应该跟天上的云层一样吗?这要怎么理解?” 唐楷久久凝望流云,却无法理解千里阵云的真正含义。 “如果砚灵jiejie在,他会怎么教我这一笔划?” “她会让我变成云层,飘浮在天上,去感受那种变化和流动吗?” 云层低低的,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向两边延展张开。 就像有一支无形的巨笔,在天空上书写! 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 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时,水分也会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 唐楷冥思苦想了几天,却仍然不得要领。 这天晚上,唐楷找来资料,把历史上有名的几十位书法家所写的“一”字,都集中找出来,并用宣纸临摹放大。 第二天一大早,他赶在上学之前,骑行来到郊外,站在空阔处,仰望东边的云彩。 他在两棵树中间,牵起上下两根长长的绳索,然后将那几十个放大的“一”字,用夹子固定在绳索上。 一排书法家的杰作,映衬着美丽的朝霞,辉映多彩。 每个书法家,写出来的一字,都是不同的,正如天上的云彩,变化多端,各有姿态。 只要是稍微懂一点华夏文明的人,都能一眼认出不同的书法家的笔迹。 看到那厚重的“一”字,人们会认出那是颜真卿的杰作。 尖锐的“一”出现,人们会说这出自宋代皇帝宋徽宗的手笔。 欧阳询写的一,和柳公权写的一,也各有不同。 王羲之写的一,和怀素和尚写的一,也是千差万别。 上面是流动的千里云层! 下面是形态各异的“一”字! 唐楷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似有所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