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末年有战国_第十七章 邯郸如是人却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邯郸如是人却非 (第1/2页)

    (克己厚着脸皮向大家要推荐、收藏来了)

    赵都邯郸城,本是卫国的大城。在赵敬侯时代(公元前386年),赵国打败了卫国,敬侯便将赵都自中牟城迁至邯郸。其后,邯郸作为赵国国都已历6代国君,百年有余。

    当年赵敬侯看中邯郸,并将它作为赵氏一族发展的根据地,不外两个原因:

    一是邯郸位于大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土壤相对别的算是相当肥沃的了,且有漳河流过其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农业生产――这便为后来赵国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邯郸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邯郸北通燕、涿,南连郑、卫,处于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大道午道之上,又恰位于太行山八陉之一的滏口陉东连南北大道的交汇点。加上邯郸城背靠太行山,临漳河,靠近中原,邻接齐,魏,正是赵国参与各国争雄的理想地点。

    可是,赵敬侯只是看到了邯郸城便利的交通,易于攻击他国,却没有想到这便利的交通也为他国攻打邯郸提供了方便。于是自他之后近百年时间,邯郸便建立起了以高大的夯土城墙为依托的防御体系。

    整个邯郸城由一大一小两城组成。大城在东北,是邯郸的廓城,名叫大北城;它是赵都邯郸的平民区,同时也是中原北部的工商业中心。大北城除本身的城廓为外围防御外,还的内还有丛台等数座平时为宫殿,战时为要塞的高台建筑构成拱卫赵王城的防御体系。

    大北城西南的那座城墙更为高大的城,便是整个赵的行政中心、赵宫城――赵王城。赵王城内又的东、西、北三座小城互为犄角,协防外敌――更不要说三座小城之内还的龙台、南、北将台等高台大宫,在紧要之时,可充御敌之用。

    赵括一行人,现在进入的是大北城的北门,也是就邯郸廓城的北门,要到赵王城,上得作为赵王主宫的龙台,还要再穿过邯郸城区。

    进入大北城之后,映入赵括眼帘的,还是身为邦司寇的他常去的办公之地,赵国官家的各大铸造厂。

    所谓邦司寇,本来是赵国主管刑狱事务的司寇之下的副官,主要负责主组刑徒、奴隶为赵国公室、公族、公姓制造各种奢侈品――当然,也要负责铸造兵器。可是,随着战国中后期战争的扩大,又身为可以入宫面进见君王的大臣,本来不具体负责兵器铸造的邦司寇,也渐渐成为掌管赵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高官。

    “大公子,在您的治下,我赵国的冶铁和铸铜之术,可是说在当今天下诸候之中成就最高的,真是历任邦司寇中,功劳最大的啊!”与赵括同车的戟手所言,也不光是阿谀奉承之言。

    赵括成为邦司寇之后,以他梦中所见的一些他能理解的先进工艺,对赵国的官营铸造厂的冶铁、铸铜技术做出了改进。如此一来,便使赵国可以生产出强于列国的铁制、甚至钢制兵器――这些“新式工艺技术”的原来的历史进程中,本该在数百年后才大行其道。

    可是赵括却不曾料想,他对铸铜技术的改进,却成了为宫中提供更精美的青铜器的基础,而他也正是因为这些奢侈品的铸造,讨得先王和众公卿贵族的欢喜,进而坐稳了邦司寇的位置。

    “想我赵括自鸣得意得向先王献上天下最为犀利的制式钢剑,先王只不过是淡淡一笑,微微点头。当我奉上镶嵌有宝石的镏金酒爵之时,却引来先王和宫中众人啧啧称赞……害我连新造出的铁制农具都不敢献上。看来大家都只是看到眼前能看到的东西,连几个月后就能吃到口中的金灿灿的粮食都想不到。

    君王臣下都如此为政,难怪我会在梦中看到我赵国的高台宫室成为平原上的一座座土丘……”经身边的戟手这么一说,赵括回想起去年将自己的“成就”展示给赵惠文王时的情景,只好对着冶铁厂的高炉烟囱中升起的缈缈灰烟苦笑一下,心中又生出了和琬儿一起离邯郸这个是非之地而去的想法。

    “真该向小珠问一下琬儿的下落……然后我便可以和她一起……不行,如果我和她私奔,只能是害了她……”赵括又想出了一个胆大妄为的计计划,可是马上便放弃了。

    因为他知道,如果他真的带琬儿逃离邯郸,甚至是赵国的后果是什么。他自己可能只需要放弃锦衣玉食的封君之位,可是琬儿将连做自己妾室的资格都会被剥夺――这便他所生活的这个叫做战国的时代对待“为情私奔”痴男怨女的道德观念。身为赵国公族世子的他,虽然素来以轻狂不羁闻名,却始终还是逃不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