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国卷 第一百六十三节 决断(下) (第1/2页)
天子听了刘荣的话,眼珠子一转,也不知在想些什么,他的脸色忽然和缓下来,手指轻轻的敲击着青铜龙头,那细微的敲击声,一声声不断的撞击着大中所有臣子的心。 “太子!”天子忽然站起来:“太子之言甚合朕意!” 天子的眼睛看向韩安国,他来回走了几步,忽然又道:“太子!” “儿臣在!” “朕赐汝天子节,调兵虎符,节制南方诸郡,诸侯大军,千石以下官员,可先斩后奏!”天子的话,忽如其来,这大中的臣子,包括刘荣自己,也不知天子打的什么主意,却只见天子以不容质疑的语气道:“明便出发,前往南疆,坐镇江都,总领诸般事宜吧!” “儿臣遵旨!”刘荣几乎是下意识的,未及多想便拜道,等他醒悟过来时,他才发觉有些不妥。 “陛下三思!”此时,大臣们如何不知天子这是要令太子亲自指挥南方的事变,但是,这太子刘荣才刚从北疆回到长安不过三月,新婚还未满月,于于理,天子也不该把太子支到南方去。 再者说,太子为储君,既然已经加冠,那就更无理由离开长安,远赴南疆了,须得知道,少主不离京畿,这是比金子还真的真理。 试想,一个国家的储君,不在该国的政治中心待着,跑去遥远的边疆,这像什么样子? 若是碰上京中生变。到时候储君远在边疆,朝中群臣该如何应对?这不是给一些人提供幻想吗?天子是不是太激动了些个? 朝臣们想着,自然是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再生波折。 要知道,朝中多数大臣,已经把宝压在了刘荣上,对刘荣,他们付出了许多。自是绝对不希望此时出现意外。 “卿等无须多言,朕意已决!”天子几乎不给大臣们辩驳与商量地机会,就匆匆的在宦官们的簇拥下,走下龙塌。 “退朝!”宦官尖锐的声音在大中响起。 “陛下三思啊!”窦婴与周亚夫齐齐拦住天子的去路,两人匍匐在地道:“陛下,太子年少,怎可远离长安,赴那瘴南疆,若有个万一。。。 天子顿住脚步。看了看他二人,道:“卿随朕来!” 便不再多说,继续向前走。周亚夫与窦婴无奈的相对一笑,站起来,跟在天子后。 直把群臣与刘荣晾在了中。 “下!”刘荣正是不明白天子这是准备做什么事的时候,忽然一个小黄门走到他边。轻声道:“陛下唤奴婢传得口诏,令您尽快准备好行装,与东宫太后娘娘去告声别!” “诺!”刘荣点点头,老实说,他是一点也不明白,天子这唱的是哪一出? 但是。既然天子令他去一躺东宫。那是不是意味着。答案就在东宫呢? 怀着这样地疑惑,刘荣慢慢的走出温室。 。。。 中元二年的夏天。闷的超乎想象。 老天迟迟不降下雨水,层叠多的暑气,郁积在长安城的街头巷尾,宫墙内外。贵族们的午睡成了一种折磨,通常你一觉醒来的时候,已是满腻乎乎的体液,那味道非常难闻,上地感觉更是极为糟糕。 茂盛的树叶,将整个长乐宫笼罩在绿色之中。 在树叶的缝隙之中,知了拼命地叫着,它们用尽自己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的力气,竭尽全力的扰着人们的睡眠。 在树下面,无数地宦官侍女顶着烈,手拿着各种器具,蹑手蹑脚的在树梢下面,到处寻着知了的踪迹,一有发现,那是立刻捕杀。 刘荣的撵车从那经过,他掀开车帘,见到那些顶着烈工作的宦官与侍女,他摇了摇头,这世界就是如此的不公平。 “下,您来拉!”长乐宫中地大长秋见到刘荣车驾到了,连忙过来请安道:“老祖宗这会在午睡,您看,要是没有什么重要地事,您是不是稍稍等会?” “好地!”刘荣笑了笑,便走下撵车,在这大长秋的带领下,走进凉爽地长乐宫大走廊中。 却见在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