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贼船上的易先生 (第2/2页)
自己不也是义无反顾的把自己的命运和汪先生绑在了一起吗,现在胡建的选择竟和他当初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让他很自然的觉得和胡建亲近了许多。 所以易先生决定,既然选择相信一个人,那么就很有必要让他了解自己的一些事情。于是易先生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在音乐的掩护下向胡建讲起了自己。 想当初易先生从军校毕业后,受着“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激励,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选择了坚定不移的跟着自己心中的英雄。 本想能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没曾想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跟在这汪先生后面,却变成了一个不顾一切为他剪除政治上对手的得力助手,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抱负和理想。尤其可悲的是,随着在国民党党内纷争的加剧,自己在最后的选边站队上,不得不把宝押在了当初跟随的汪先生身上。但现在他的所作所为却让自己时时感到惶恐,感觉他似乎正带领着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但这一切只能在心里琢磨,易先生却从不敢向任何人谈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他身边那个几乎和自己形影不离的张秘书。 张秘书的真实身份他心里最清楚,明里是自己的秘书,而在暗地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替日本人监视自己的特务。这其中的憋屈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不敢也不能和任何人提起,甚至包括他的枕边人。 这种感觉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他,让他感到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将要奔溃的边缘。每每想起张秘书对自己恣意妄为的举动,他都有一种想杀掉他的冲动,要不是今天胡建在无意中的一瞥,估计张秘书早就成了他的枪下之鬼。 等说完这些,满是颓废的易先生像是自言自语的轻叹一声后说道:“有谁愿意背上骂名?可像我这样的,既然已经上了船,就再也下不去,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直到此时听完易先生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后,胡建这才明白了原先电影里看不懂的一些情节。比如张秘书在向易先生汇报时的那种口气就很让当时的胡建不解,这哪里是汇报,简直就是直接在下命令的节奏啊。 还有就是为什么后来在上海时,易先生的特工组织在破获重庆方面军火案时易先生的异常处理方法。当时胡建就不明白,既然破获了,肯定是在审讯完后直接上交给他的日本主子不就完事了嘛,至于要瞒着张秘书,把案件以及人员都隐藏起来,甚至还连夜把相关文件都全部销毁。这点让胡建很是不解,但现在结合易先生的思维,胡建不难看出这其中的奥妙来,这明显这都是易先生留的后手! 还有就是王佳芝被捕后,不是审讯后交给日本人,更不是放了她,而是顶住了张秘书的压力,执意不顾心爱之人的性命,迅速然果断的下令枪毙了他们,现在看来只能有唯一的解释,那就是易先生怕他们供出自己。 这不由得让胡建想起当时在他看来相当过瘾的一个场景,那就是易先生第一次和王佳芝发生关系时的表现。在当时胡建看来,易先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虐待狂。但现在细细想来却完全不是那回事,而是那时的易先生已经知道了王佳芝的真实身份,但已经被王佳芝深深吸引的易先生却欲罢不能,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爆发出近乎变tai的举动。 还有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以老吴为代表的那一帮子杀手,在香港时拼命的想把易先生置于死地,而到了上海后却完全偃旗息鼓,并且严令邝裕民不得再行刺杀。这就充分说明了那时的易先生已经和重庆方面有了某种交易,并得到了对方的承诺。这一切的一切,在现在的胡建看来都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不过还有一点让胡建不明白的是,既然老吴命令不得再刺杀易先生,但暗地里却放任这帮学生继续进行对易先生的暗杀?甚至还装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他们准备好了武器?想到这里,胡建肯定这里面还有隐情。 综合这些种种的剧中暗线,胡建在心里不得不佩服起这部电影的导演来,尼玛的,怪不得能得奥斯卡,这些个坑挖得好深、好大啊。 想到这里,胡建心中冒起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他壮着胆子试探道:“既然这样,那您为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