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皇帝 (第1/2页)
自夏启杀伯益夺位开创王位世袭制以来,中原王朝兴衰更替不断。 一代将亡必有奇人现世,力挽狂澜,统一天下,改朝换代。 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时间长了什么事都有能发生。 隋武帝杨广自即位伊始,倒行逆施,****天下。致使文帝杨坚打下的基业几乎于一夜间崩塌殆尽。 天下群雄并起而反之,隋大业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兵变于江都行宫,妄图某朝篡位。 幸武帝雄才大略,化危机为转机,诛杀宇文一族,乘胜而起,以仅剩的三城为基业,绝地大反攻,三年内诛杀叛逆李渊,王世充,李密等人。又一次安定天下。 大隋破而后立,推行新政,改革官僚制度,中央设内阁六部,地方设布政司,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 政权,军权,和检察权三权分立。总之就是明朝那一套,也不知道这哥们哪穿越来的。 就这样,杨广硬是把大隋朝国祚延长了六百年。十年后的大业二十七年,雄才大略的杨广御驾归天。谥号武宗,名垂青史。 到百多年前,外族入侵,古老而腐朽的隋王朝轰然倒塌,天下烽烟又起。 这其中燕国公唐彦随势而起,由幽云十六州起兵八万南下。归拢天下英豪,把入侵中原的女真人摧枯拉朽的扫地出门。 而后开国登基称帝,定都燕京,史称大燕太祖皇帝。 唐彦沿袭前朝管制,经过一番努力大燕帝国的内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战争造成的破坏已成为过去,经济得以恢复,国库渐趋充盈,唐彦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恢复了生机。 唐彦对此十分满意,他是一个好皇帝,青年时期的南征北战使他不愿让自己的子孙受苦,为了让自己的帝国得以长治久安,为了让自己的继承人可以安心统治天下,他为自己的帝国留下了一条无可违背的祖训,并立碑于皇城前的广场上,公告天下。 大燕祖训曰: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他坚信只要子孙们坚守自己创立训诫,大燕帝国将永远延续下去。 好吧,这又是个穿越帝。 百多年后。 天子唐纪元十五岁登基,年号泰安。 我们的故事发生于泰安十七年,这是一个混乱的年代。 这一年,王守仁于江西南安留下了他在人间最后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一年,倭寇犯边。兵部右侍郎胡宗宪代杨宜任总督,任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督渐直福建军务,经略东南。 这一年,戚继光子承父业,继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这一年,仲夏,一个不普通的男孩出生在四川一个非常不普通的家庭。 还是这一年,初秋,太祖祖训碑遭雷击,碑身裂痕由上至下,朝野震动。 其实这本是件非常平常的事情,碑顶树立着太祖等身铜雕,石碑又那么高,刮风下雨的不劈它劈谁,可是谁让这事发生在万恶的旧时代呢。 泰安皇帝很郁闷,他自君临天下那天便开始励精图治,努力工作,为的就是想让古老的帝国在他手中能重新焕发生机。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创造的属于自己的时代,一个辉煌的时代,大燕国开始重新散发光彩,国力强盛,天下太平,人才鼎盛。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这等飞来横祸会砸在他头上。 泰安皇帝唐纪元有气无力的坐在御书房龙椅上,头都不抬:雷击祖碑,却是为何?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台下五人。正襟危坐四人,分别是内阁首辅夏言,次辅徐渭,国师金光子,僧空见,以及在一旁神神叨叨搞扶乩的钦天监监正蓝道行。 正襟危坐四人道貌岸然,表面上做严肃思考状,实则内心电闪雷鸣,直恨不得雷劈的使他们。 我他妈怎么知道为什么?劈的是你家祖碑你来问我,难道让我说你做错事了老祖宗给你点颜色看看,你就下个罪己诏意思意思把。这不找死么? 当今天子虽不算雄才大略,但胜在勤奋,这哥们自打登基起就没好好休息过,是个不折不扣的劳碌命,为了实现盛世理想,他豁了出去,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批阅奏章,还要不停地开会,早上天刚亮就起床开晨会(早朝),中午吃饭时间开午会(午朝),此外他每天都要听大臣的各种讲座,隔段时间还召集一堆人举行大型论坛(经筵)。 现今天下四海承平,宇内安富,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做皇帝做到这地步再大的过错也不是过错。建议他下罪己诏,除非是脑袋让驴踢了! 但无论心里多挣扎,老板问话还是要回的,首辅夏言眼睛一转,抬手在徐渭手背上写了一个字:短! 徐渭一看,登时一身冷汗,心里大骂:好你个夏言老匹夫,你让我去揭他老底儿,说他的短处,你怎么不直接拿刀捅我!你爷爷的! 但奈何夏言是顶头上司,不能回绝。秉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徐渭食指晃动,在金光子大腿上也写了一个字:子! 金光子毛了,他也没活够,转头求助空见。 只见空见掐须一笑,目光遥望正在跳大神的蓝道行。金光子眼睛一亮,臣子不能说的话,老天爷能说,老祖宗能说。 金光子传音入密:雷劈祖碑,应在东宫。 蓝道行身躯一震,停止了上蹿下跳。不易察觉的点了点头,手握木柄开始扶乩。师祖发话了,只能照办。 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