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9章 梦回三十四 黑白 二 (第2/3页)
确实诡异,即实在太巧合甚至有些混乱,于是,不妨将这其中甚至是极其隐晦的逻辑理清如下: 其一,宝钗从袭人那得知了贾环诬陷和薛蟠走露消息的事, 其二,宝钗将这事告诉给了王夫人,并同时恐怕说了袭人的一些好话,即透露的意思恐怕是这个人是可以用的, 其三,王夫人大怒,于是便要叫袭人来问贾环的事,以及试探袭人会说些什么, 其四,袭人之前估计恐怕有十数次在宝钗处的与宝钗的单独对话,袭人不但传递给了宝钗不少“情报”,而且从宝钗那也得知了不少信息, 比如说袭人肯定仅凭观察都知道宝钗对宝玉的“意思”,更不用说宝钗可能还多次暗示了这些事, 而且袭人还恐怕比较强烈地意识到了宝钗和王夫人的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在对宝玉的事情上的紧密的关系!即说白了,就是在对宝玉的事上,王夫人与宝钗是完全一致的! 其五,之前提过的,袭人非常清楚如果自己能帮宝钗和王夫人,让宝钗嫁给宝玉,自己几乎铁定是未来姨娘,而如果是黛玉和宝玉成亲,晴雯几乎会被早有此意的贾母“定为”姨娘! 其六,正因为以上,袭人之前才甚至能当着宝玉的面借湘云的事,多次说了黛玉的坏话!袭人的“指向”那时就已经非常清楚了! 当然,除了袭人之前以上所想之外,宝钗对袭人的“策反”或说得更准确点是拉拢或更准确是“收服”是决定性的! 自然足见宝钗儿的厉害!甚至宝钗之后还能收服最大的敌人黛玉! 因此,对有诸多切身利益诸多大好处的袭人来说,宝钗将袭人拉到王氏集团实在不是太难的事! 其七,袭人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再加上恐怕是几次见宝玉和黛玉在一起的“忘情”之语甚至之行,才让袭人能找到一个如此好的机会通过这些对黛玉和宝玉极其不利的“事实”,来向王夫人表明甚至坚定表明自己是站在宝钗这边,而反黛玉的! (外人注:前六为画龙,其七甚至是点睛!(XX注:不这样,如何能看得清楚?!)) 即袭人绝非为了黛玉和宝玉的“好”,而归根结底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如此做的! 因为,仅凭一点,即袭人老早就与宝玉有云雨之情,凭什么就告状说黛玉和宝玉“可有”会有什么“不才之事”!可见这完全是袭人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 因此,袭人才“略”过贾环的事,直奔自己内心恐怕是思量良久的主题! ““袭人道:"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我今儿在太太跟前大胆说句不知好歹的话。论理……"说了半截忙又咽住。”,这个是袭人的引子,这一点她是比较深得宝钗之传的, ““王夫人道:"你只管说。"袭人笑道:"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王夫人道:"我有什么生气的,你只管说来。"”,这句“你只管说”,几乎可以确定宝钗是在王夫人面前说过甚至不少袭人的好话的, ““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这个“引子”更是绝!竟然以这事起头! ““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的骂一阵,哭一阵,彼时他好,过后儿还是不相干,端的吃了亏才罢了。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说着,由不得滚下泪来。”,王夫人竟然能如此“赞同”袭人的话,而不是象许多人想象中的应该是骂袭人,说“你的意思就应该打死我儿喽”! 几乎足以说明宝钗之前是给王夫人打过预防针的! 即甚至宝钗向王夫人暗示甚至暗说了以下几点! 其一,要想掌握和控制宝玉,王夫人不在大观园,宝钗虽在大观园,而且大展“无间道”,但仍然离宝玉有相当距离, 其二,如果能“加”上袭人,当是完美的铁三角!(外人注:好个铁三角,这里也能用上!) 其三,袭人已经被我宝钗检验过,几乎完全收服,因此,王夫人几乎完全可以将其纳入王氏集团范围! 因此,有以上的逻辑,王夫人才能竟然对袭人说的“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大加赞赏! 因为王夫人真正听到的正是后一句“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即王夫人果然听出袭人有“投靠”王氏集团,要制约黛玉和宝玉的意思! (XX注:天啦!如此才能看懂红楼梦吗?还要人活不?!(外人注:宝钗、袭人和王夫人,一个为帅才,一个为将才,一个为皇才,在对抗黛玉和宝玉这件事情上,不从“帅才”、“将才”、“皇才”去理解去推论去判断,如何能知道这其中的复杂和厉害和阴暗!(大白纸注:哈哈,外人极赞!))) ““袭人见王夫人这般悲感,自己也不觉伤了心,陪着落泪。”,这些都是会直接碰触到两人的最关切的事,因此,两人一起“悲”倒也正常, 但他们两个都主动“忽略”了一个他们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或说“核心目标”,即:他们都是极反对黛玉和宝玉成婚,而极赞成宝钗和宝玉成婚的! 在没有其余人,两人如此私密的对话中,两人还能互相隐藏甚至如此深,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真不愧是“皇才”和“将才”的对话! (XX注:…太深了!要猛力消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