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0章 梦回三十四 泪 三 (第1/2页)
““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来【庚辰双行夹批:前文晴雯放肆原有把柄所恃也。】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宝玉恐怕有些本能地知晓了袭人,即袭人之前对黛玉说的那些话,恐怕让宝玉对袭人有些本能地小小地警觉,但还远没有到甚至察觉的程度,于是,这里便叫晴雯来, ““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象一件事。"”,晴雯是绝没有袭人那些心思的, ““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晴雯道:"若不然,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晴雯还帮宝玉出主意, ““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外人注:晴雯在这方面确实单纯和可爱 (大白纸注:嘻嘻,单纯和可爱有时是和小心、敏感、担心、小脾气是亲戚滴, (外人注:喜不喜欢? (大白纸注:喜欢,抱在怀里,任意扑腾多可爱多让人疼爱呀,不过,不许掉眼泪哦 (外人注:如果掉了呢, (大白纸注:我帮你吻去,嘻嘻 (XX注:…如果还咬人呢 (大白纸注:…那我就对咬,嘻嘻))))) ““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关于这两只手帕之意,之前有过详述,大致比较准确,因此可先参照之前的“第一百五十四章红楼三十四境界和底限五”, 这里会就另一些细节和重点再来详述, ““晴雯听了,只得拿了帕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帕子,见他进来,忙摆手儿,说:"睡下了。"”,这里在晾手帕子,可谓送的及时,而且黛玉的手帕经常用来擦泪当然是肯定的, 因此,手帕有一个意思自然是宝玉送来亲自给黛玉拭泪,因为黛玉来看宝玉时满眼是泪,眼儿都肿了,但宝玉却因为疼痛挪不过来,没能给黛玉拭泪, ““晴雯走进来,满屋魆黑。并未点灯。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么?"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黛玉也不知是何意, ““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此处假设林黛玉并不知宝玉送的是两只手帕,因此,此时林黛玉“大悟”的几乎肯定是宝玉是送手帕儿来替黛玉拭泪的,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这里才出现“两块旧帕子”,因此,之前黛玉“着实细心搜求”恐怕已经知道是“两只手帕”, 因此,之前的“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绝不止是意识到宝玉送来只是给黛玉拭泪的, 因此,这两只,而且是“旧”手帕的意思便更深甚至深得多了! 其一,是“旧”手帕,其实这手帕正是之前黛玉给宝玉的! 其二,一只手帕,自然是著名的“打呆雁”事件,于是,这只手帕代表的意思即是三个字:你放心, 其三,另一只手帕,正是第三十回,黛玉和宝玉经宝玉摔玉黛玉剪穗的口角后,两人和解时互对流泪时,宝玉用袖子擦泪时,黛玉递给的手帕子! 其实竟然仍然也是那三个字:你放心! 因此,两只手帕分别代表两个对于宝玉和黛玉来说最“重大”的事件,表达的都是黛玉最在意的“你放心”三个字, ““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幸亏是晴雯,否则,王夫人恐怕当晚就会让宝玉搬离大观园了, ““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如何,正中黛玉最在意之心, ““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嫌疑避讳”,足见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真正的情感爱情之间的被压抑程度!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几乎明着告诉众人,洒泪为宝玉,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两件手帕子虽然是宝玉安慰黛玉的,但黛玉由这两只手帕子肯定会再想到那两件事,于是,自然仍还是会有伤悲, ““其二,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这里的“镇日”更是说明黛玉流泪的频率是相当高的,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外人注:睡着因为思绪更敏感和万千,甚至流泪更厉害,甚至连手帕都恐怕来不及用或不够用了!才有之前的丫环在外晒手帕子! (大白纸注:严禁这样流泪!再这样流泪我要生气! (XX注:不过,有人说女子这样流泪反而对缓解心情有好处? (大白纸注:…那也不许!否则我要抽我自己耳光了! ))) ““其三,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这是泪上加泪,之前的旧迹甚至还在,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这里将泪引申到窗外之雨,想象竹子也在流泪,但竹子不识泪,因此在竹上没有泪痕,这都是悲到极点才能想象到的空间和情景, ““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