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9章 梦回三十八 三 (第1/2页)
““簪菊,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探春的这首豪气就相当明显了!正是太多男子也写不出,也无此豪情, ““菊影,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烘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这个就有些悲了,几乎就是陈也俊逝后湘云对陈也俊的深深而悲伤的思念, 其一,“菊影”,即最后只剩了陈也俊的影, 其二,“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似乎是在说世事无常,没想到陈也俊只剩影了, 其三,“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烘月锁玲珑”,这个“描远近”几乎就是思念之意,而“锁玲珑”也很象是湘云因陈也俊之逝而彻底被锁, 其四,“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这句就更明显了! 即陈也俊虽然人逝了,但“魂应驻”,而就算如此,湘云一生幸福的梦想也“梦也空”了! 其五,“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这几乎就是湘云在为自己寓寄着陈也俊之魂的菊影道“珍重”,而且湘云显然当时是因为思念陈也俊而喝醉了,“朦胧”二字更象是醉眼加泪眼, (外人注:虽然悲甚至悲到极点,但,能得出如此推论,赞!) “菊梦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这个就很细腻了,而其中的庄子和陶渊明,是有黛玉本质中的某些特质的, 而“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几乎证明林黛玉每夜的梦都几乎有噩梦的成分,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自然是在说梦中的“幽怨”全是和宝玉相关的,但如何能向宝玉开口呢?只能将这无限情思寄予衰草寒烟, ““残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这句也非常明显,完全是探春远嫁时的心思! ““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自然是既有作诗之人,出题之人也功不可没, ““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黛玉三首摘冠夺亚拿季,宝玉恐怕欢喜坏了! 而且李纨恐怕经过上次评诗,回去可能有仔细想过,象还是必须公平公正为主,才有利于诗社的发展的, ““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自然如此, ““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如何,黛玉写诗时虽然看似轻狂,但写完后却能自己找自己的不足, ““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黛玉道:"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黛玉这句赞湘云诗的话却恐怕绝非谦虚,而是实话实说, 而且这两句中,“圃冷斜阳忆旧游”,几乎是最后众姐妹只剩湘云一人时,“忆旧游”恐怕正忆的这些相处时光! 而“抛书人对一枝秋”,也抛的是何书?如果说正是红楼梦,便知这两句的重量级了! ““李纨笑道:"固如此说,你的‘口齿噙香‘句也敌的过了。"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宝钗笑道:"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湘云道:"‘偕谁隐‘、‘为底迟‘,真个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李纨笑道:"你的‘科头坐‘、‘抱膝吟‘,竟一时也不能别开,菊花有知,也必腻烦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