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1章 梦回四十 圈圈 一 (第4/5页)
。"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这些虽然实录,但依之前曹雪芹的文字的水准和标准,几乎可划为闲话一类,如要写八十回后,这样的文字恐怕是几乎看不到的, 而且这里恐怕仍然在为之后驾船“寻”黛玉作极隐晦的伏笔,即也是这么将荷叶拨来拨去,但八十回后,这样的伏笔恐怕就比较少了,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这里有一句比较突兀的是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的诗, 但李商隐作为唐诗中的小李飞刀,其诗中的相当出名甚至极其著名的诗句不但多而且确实深刻和相当独特! 于是,林黛玉为什么会“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呢,而且还是“最不喜欢”! 恐怕绝并不是李商隐的诗不好,而是李商隐的诗太好,几乎一针见血地将黛玉内心思的想的甚至是最担心的一些事直白地就写了出来, 而且写得那样地好,让黛玉不得不看,不得不赞,但心又不得不痛,甚至不得不伤,于是就成了“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 于是,这里有必要将黛玉最不喜欢的李商隐的类似诗句来一个小的展示: 其一,“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这首《无题》诗中,赫然就出现了“红楼”和“梦”字!而且,与林黛玉多少个雨夜思念宝玉的情景和心思何其相似! 其二,《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黛玉的“登仙非慕庄生蝶”以及“葬花词”中的“杜鹃无语正黄昏”甚至极可能是从其中灵感而来! “沧海月明珠有泪”也正是黛玉多泪的状态, 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让林黛玉看了恐怕细想都会肝肠寸断的!因此,黛玉为什么不“最不喜欢”李商隐,恐怕便可见一斑了吧! 其三,“玉朗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这句象极了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所做的事, 其四,“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这个有一点点象宝钗和黛玉的相斗, 其五,“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这都是让黛玉看了会遗恨的,即“最不喜欢李商隐”甚至会转化为“隐恨李商隐”了! 其六,“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很象黛玉之体态, 其七,“刻意伤春复伤别”,很象黛玉有时的心绪, 其八,“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多象宝玉与黛玉和好时的心境, 其九,“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极象黛玉之梦, 其十,“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甚至这里都赫然出来一个“贾”字,而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也是象极了黛玉相思之情, 其十一,“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 是不是有些象宝玉和黛玉, 其十二,《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是不是能找到林黛玉葬花的影子, 其十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全诗几乎就是一个林黛玉!因为此诗的核心与林黛玉的“还泪”说何其一致! 其十四,《日射》, “日射纱窗风撼扉 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 碧鹦鹉对红蔷薇” 多象林黛玉之感,而且其中也赫然出现了“鹦鹉”二字! 其十五,“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这个也有林黛玉的感觉, 其十六,“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其中的“愁眉”与黛玉的颦颦是类似的, 其十七,“一夜芙蓉红泪多”,“芙蓉”与“泪多”, 其十八,“贾生年少虚垂涕”,甚至可影射贾宝玉, 其十九,“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也很合林黛玉的“潇湘妃子”之号, 其二十,《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不但类似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而且是有葬花词的影子的, 其二十一,“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其中的聚散之理,在红楼梦中对黛玉和宝玉分别有过阐述, 其二十二,“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个便有些象宝钗, 其二十三,“初随林霭动”,“风波不信菱枝弱”,“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都有林黛玉的或多或少的影子, 当然,曹雪芹能将这些感觉参考入红楼梦并且完全写实化实录化,其意义和成就自然远高于李商隐,但李商隐对曹雪芹的影响恐怕是功不可没的! ““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说着,命鸳鸯去取些古董来,又嗔着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与你meimei,这样小器。"王夫人凤姐儿等都笑回说:"他自己不要的。我们原送了来,他都退回去了。"薛姨妈也笑说:"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的。"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