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756章 梦回五十 没有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56章 梦回五十 没有错 (第4/4页)

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这“草化”的倒是合林黛玉的“前世”,不过曹雪芹是否有其他意思呢,再看下面的谜,

    ““宝钗道:"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思,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众人都道:"也要作些浅近的俗物才是。"湘云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绛唇》,恰是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众人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一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众人道:"前头都好,末后一句怎么解?"湘云道:"那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众人听了,都笑起来,说:"他编个谜儿也是刁钻古怪的。"”,这个恐怕才上以上诗的最终谜底!

    即这里,曹雪芹已经逐渐在朝当时的“政”上接近了!

    以上谜连起来解释竟然有如下逻辑:

    即当时或者说封建社会,道“夫政也者,蒲芦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这句话倒是相当不错,而且确实整个封建社会有少数人能做到,

    但是,更多的或者说大多数的情况下呢?山涛谜中隐喻的司马氏们以及山涛们呢?与以上那句话恐怕相差甚远吧,

    完全就是夺权和附势!以及不断地夺权和附势!

    而“草化”之“萤”恐怕更多的是影射“腐草为萤”这个词!

    这就石破天惊了!

    即有以下在当时惊世骇俗的逻辑:

    被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封建统治阶级利用的所谓“仁”之思想,不过是腐朽残酷的封建等级制度剥削压迫吃人制度下,破这样的“腐草”而飞出的发光的“萤”而已!

    即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统治阶级,其本质是腐草,而对人民却是那些“假仁”之“萤”,而这象什么呢?正是最后一个谜底:不过是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如同耍猴一般耍人民罢了!

    而“那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正是在指当时的广大的人民!

    (外人注:极赞!)

    这几乎是曹雪芹在宣示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和必亡性,也是八十回后最重点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当然,也是之后一两百年革命的本质!

    (外人注:极极赞!)

    ““李纨道:"昨日姨妈说,琴meimei见的世面多,走的道路也多,你正该编谜儿,正用着了。你的诗且又好,何不编几个我们猜一猜?"宝琴听了,点头含笑,自去寻思。宝钗也有了一个,念道: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打一物。

    众人猜时,宝玉也有了一个,念道: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隄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黛玉也有了一个,念道是: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有了以上谜底作铺垫,这三个谜的本身和谜底恐怕更加直露!

    但是,红楼梦却没有揭谜底,

    于是,恐怕,这三句诗本就是没有谜底的!

    曹雪芹使了一个其实简单却大挪移的手法,让人去猜谜底,其实这谜语本身就是谜底!

    其一,“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象不象封建官场之一层层的等级!

    而“岂系良工堆砌成”更明显,即既然不是良工堆砌,那就是狠恶之心堆砌了!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正是封建社会看起来风雨大,但其中哪里有真正的“善”!

    其二,“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隄防。”,这“天上”和“人间”象不象封建朝廷和人民!而“两渺茫”正是指封建社会的朝廷与人民的关系就是天上和人间的距离和渺茫!

    即说白了就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哪里会真正关心一丝一毫的广大人民的死活!

    而“琅玕节过”似乎是指朝代更替,即朝代更替时,要“谨隄防”,

    提防什么呢?

    “鸾音鹤信须凝睇,”,新朝代开朝时,似乎是“鸾音鹤信”,听的时候充满希望,需要“凝睇”,

    但实际上呢?却是“好把唏嘘答上苍”!封建朝代的更替,换汤不换药,人民每次都只能是由“凝睇”而变成“唏嘘”!而只能无言对“上苍”!

    (外人注:哎…曹雪芹啊…所有有志之士,包括以往所有英魂,看到此处,恐怕都会忍不住为曹雪芹之心而大哭!)

    其三,黛玉之谜诗在当时更“可怕”!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几乎就是两个字,即“革命”!

    之后的一两百年不就是这两句诗的完全写照吗?!

    (外人注:极是!!)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主人指示风雷动”好理解,即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主体,一个强大的主思想,一个强大的主心骨,才能在其“指示”下而才能“风雷动”!

    而“鳌背三山独立名”如果粗解的话也好理解,即必须要人民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才是最终目标!

    而细解的话,鳌背三山可能有两种意思:

    其一,三山真是象极了之后所说的三座大山,但内容与之后的三座大山又不同,姑且推测一下,恐怕就是之前谜语中的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

    即要推翻这三座大山!

    其二,第二种解释,也许是受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影响,因为当时已经东西方沟通比较频繁,不但物品,一些当时比封建社会更先进的思想肯定也传到了东方,

    如三权分立,正是在那个时候由西方有人提出的,虽然没经过实践或比较成熟的实践,还有许多的实际问题,但显然在理念上是高于当时的封建制度的,

    而且曹雪芹这里也并非说就是要三权分立,因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封建社会的许多好的内在是相当推崇的,在北静王以及奇英俊兰身上都会有极丰富的体现,

    曹雪芹这里更实际的意思恐怕有以下:

    其一,人民当家作主,

    其二,在制度上要能保证或越来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其三,至于这个制度是什么,肯定是要比之前的制度更好或越来越好而且越来越实际越来越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

    ““探春也有了一个,方欲念时,宝琴走过来笑道:"我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jiejie们请猜一猜。"众人听了,都说:"这倒巧,何不写出来大家一看?"要知端的──”,有以上有谜底谜语和无谜底的谜语作为前奏,宝琴这十首怀旧古诗恐怕就有之前所说的“其三”中的“实际”中的内容或部分内容!

    且先到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