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二章 步兵进攻 (第1/3页)
第五百三十二章步兵进攻 谢博安无暇理会燕京的舆论风向在短短几天内为之一变。谢博安毫无疑问已经是几任指挥官中取得最大成果,最为稳健的一位了,之前,燕京文武百官还在为他大唱赞歌,认为他已经遏制了部族联军的势头,收复天蒙城,将部族联军赶回山里去只是时间问题。但不知不觉之间,他最近调集兵力的行为就开始被质疑了。燕京的反应比起他在前线的兵力调动有好几天的迟滞,而燕京的消息要传到他这里也还有几天时间,谢博安很明白,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不受打扰地指挥一次可能决定北辽东北战线占据的会战,将所有的细节都准备到位。就在他在燕京的眼线用八百里加急将一些不好的风声传到谢博安那里之后两天,他的军情呈文与自辩折就已经送到了燕京。其实他并不怎么在乎朝廷那边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最终决定,但只要有一个理由,朝中本来就有着各种各样的意见的大臣们就会争执不休。谢博安也不是个除了打仗什么都不懂的家伙,不然,他也就不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被倚重,被派来收拾东北战线的局面了。他相信,那些支持着自己的人,会继续保护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呆下去。 超过十万人的北辽大军,分成四路齐头并进。这四路大军互相之间的距离非常短,甚至在通过一些地形的时候相隔不到一里虽然四路大军推进并不快,但却极为稳健,而在研究了谢博安的布置之后,很容易就能发现,谢博安打的主意,是四路大军在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地点都能够直接进行会战。只要四路大军互相靠拢,直接就是进行会战的阵型队列了。在北方贫瘠的平原上进行这样的组织和进军,毫无疑问是正确和极难破解的。他这么一来,让部族联军一直以来极为擅长的袭扰作战,完全无从下手了。但当大军缓缓推进的时候,谢博安的心里却越来越惶恐。这一路上实在是太安静了,部族联军和东平的精锐部队除了如他预设的那样,试探性地占据了等于是被他放弃了的市镇,并派出少量部队占据防御之外,对他四路并进的主力部队视而不见,完全没有任何作战动作。 而当他的前哨部队终于在垂香林一带遭遇叶韬的亲卫营的斥候部队和银翼军的混编骑兵分队,结果一战被歼灭了六百轻骑之后,谢博安的心反而放了下来。斥候部队回报说,部族联军主力正在垂香林一带集结,看他们的态势,似乎是准备在垂香林和伯县沙洲一带和北辽主力进行决战。发展到这一步,谢博安可算是送了口气,和部族联军相距一定距离扎营,然后准备按照常规,递战书了。这种大军互相碰撞的事情,从来就是需要在时间和地点上有个默契才行,时间上自不消说,一方列好了队形,另一方缩着不出来,那会战是怎么也打不起来的。而地点,也必须权衡再三,虽然总有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战场的想法,但也得考虑对方是不是愿意接受才行。除非是万不得已,不然会战绝不会在对一方明显不利的地点打响。而地点选择上的优势劣势,也不仅仅是距离、坡度、视野等等,甚至还包括了光线、有无发生过大战先例、是不是适合己方兵种展开等等要素,反正,那绝对是一个复杂到要人命的课题。 在战场选择上,叶韬都觉得自己太厚道了。己方骑兵部队和轻步兵部队固然大部分来自部族,但重器械营、重步兵营等部分可都是千里迢迢运来的。这些部队,在宽阔和有足够纵深的战场上才能展开。而在他们现在驻足的这片战场,就有足够的宽广程度和纵深程度,而除了略微有不到三度的平缓坡度之外,很难说这整片林地对部族联军有任何有利之处,甚至,依托树林建立营地、列成战阵,本身就是许多将领竭力避免的。 谢博安的使者本来还带着一丝蔑视,但当他们举着使节的旗帜来到营地门口的时候,这一丝蔑视却荡涤无形了。他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营地。虽然只能在营门口略略眺望,却也依稀可以看到营地厚实的木质外墙。大大小小的营帐横平竖直,显得十分整饬。地面的枯叶都被清扫干净了,留出了营地里宽阔整洁的道路。而在营地一角,大片用帆布覆盖着的物件,看到那些东西边上严密的禁戒,谢博安的使者大概也能猜到,那里放置着的是重器械营的那些可怕的军械吧。他们只是有些不太明白,为什么短短几天内,部族联军就能建设起那么大一片营地,还是以如此高的标准,稍稍再整修一下,将帐篷换成简易的板房,那几乎就是个永久性的军营了。这比起谢博安匆匆建立起来的营地要好了不少。部族联军再叶韬的带领下,很是有些向着云州诸军的方向靠拢了,至少在营建方面的基本能力,已经见到了雏形,这可比其他军队大部分就靠着军中那些匠户出身的兵丁来做全部营建工作来的靠谱得多。 已经等候在营地门口的池雷很自然地接下了战书,然后就遣回了使者。两天之后进行决战,这就是他们达成的协定。而当他作为全军使者接下了战书,那要是再有任何避战不出之类的事情,那池雷的名声可就毁了。作为一个有着远大前程的青年将领,做出了这种承诺,那还是很靠谱的。 池雷也实在没打着别的主意,叶韬来了,还为他们带来和敌军决胜一战的决心。即将到来的大战的那种兴奋感,让他们现在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全心全意地准备进行作战,似乎才是谈玮然和他最喜欢的事情,这可比不断权衡得失,不断平衡作战歼敌和建设军队,甚至是进行各种民政管理的资源分派来的有趣得多。原先,只是没有人能取代他们来做这些事情罢了。叶韬来了,他接过那些他们头痛无比的事情,而整个东北边界很快就显得井井有条了起来。大量援军的到来,无论是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