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二章东北三省(中) (第1/3页)
祖大寿看着那个抬头望着他的人:“你有什么要说的,这里都是兄弟,有什么意见真说无妨,再说这一次事关重大,有不同的意见也是应该的。 “大人,其实要说起来,那个洪大人对我们一直排斥异己,想当初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今却爬到了我们上面去了,更可气的是,更是一味的安插他自己的亲信,把大人你当初一手建立起来的关宁铁骑给拆散了,要我说,既然他们不仁,大人也应当为我们这些兄弟的以后多想想,这位唐大人既然亲自来此,卑将认为已经表达了足够的诚意了,卑将说句不好听和话,以这位唐大人手中的实力,与一国之王有何差别,以他这样尊贵的份亲自前来,是对大人极为看重了,而且大人,这唐大人与我等属汉人,便是投了他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那人也是祖大寿家族中的子弟,而且一直很得祖大寿的看重,这一次事关重大,为了家族的利益,他也认为当投靠了唐同为好,另外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他一直以来很喜欢看唐同出版的,深受宣传的影响。 如今的在大明的影响极大,不但年青的人喜欢,便是一些识字水多的人也喜欢看,甚至于一些年纪较大的人也把当成必读之物,至于那些大明的商人,更是把当成圣典来看,因为不但鼓吹工业展,也同样鼓吹商业的重要,让那些商人在不知不觉中把中的一些理论当成自己思想上的指导。 祖大寿对于那的话不置可否,眼睛又扫了其他人一眼些人中,也有不愿意投靠唐同的,当然不是为了为大明的忠心,而是担心自己以后的利益会不会真有保证。 “大人,依卑将看,这位唐大虽然很有诚意,但他终究没立名份等投靠他是不是有些名不下言不顺的?”一人见祖大寿许久没有说话,便以为祖大寿可能不太想投靠那位唐大人,便试探着说出自己的意思。 “其实,大人,名这种事不是什么大事,最重要是有实力,以那位唐大人手中的实力,几年前就打的建奴还不了手,如今更是实力强大了无数倍,莫说现在已经三分的建奴不是他的对手句不好听的话,便是大明也远不是他的对手,诸位,别忘记了以前我们在山海关有着几十万大军总是大败于建奴手下,而那时的建奴却大败于那位唐大人的手下到现在,依卑将看,那位唐大人取天下只是时间的迟早问题而已。” 另一人是属于愿意投唐同的,此时自然是夸耀唐同手中的实力,祖大寿在这时点了下头道:“当年的那些战斗,大家也都是参加过时建奴确实是厉害,纵是袁督师当年也拿那些建奴人没法时的宁远大捷,我们实际上是虽胜犹败那唐大人在我们大凌河城下一战,大家也目共睹的起建奴人来就象收割庄稼一样,要说起来,那火枪就是厉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听说那唐大人手下更是有了威力巨大的火炮,想来实力更是强横无比,这般说起来,我们除了投他之外,并没其他的出路,我唯一担心的就是投他之后,我们这些兄弟就会被分散了,以后不能在一起共事了。” 这点正是祖大寿最担心的,自古以来过河拆桥的事多的是,兔死狗烹的事也数不胜数,祖大寿怕自己一旦投靠了唐同后,唐同把他手下的人马拆散,那时自己可就没有一点儿自保能力了,祖大寿的那个堂侄道:“大人,要不你先与那位唐大人谈一下条件,要是那唐大人保证不把我们这些人拆散了,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也只能这样了。”大寿叹息了一声,在自己的心里做出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祖大寿派出人与唐同谈件。当唐同听到说不能把他们这支驻扎在大凌河城地军队拆散了时。眉毛微微挑动了一下。便答应了对方地要求。对于唐同来说。是不希望手下有那种拥兵自重地人存在地。不过这个时候要想祖大寿投靠。也只能先答应了再说。 反正在祖大寿投靠后。要怎么对待这支军队有地是方法。用不了多久。这祖大寿就会变成光杆司令。所以唐同虽然不高兴。却想也没有想地便答应了。祖大寿见自己提出地条件唐同都答应了后。便也率手下向唐同归降。 唐同看到自缚而来地祖大寿。心中有些好笑。心想古人就是喜欢玩这一。当下满面风地迎了上去。把跪下地祖大寿扶了起来:“哎。祖将军。你这是何苦呢。祖将军能够来帮助唐某。是唐某地荣幸。还请祖将军快快起来。” “唐大人。卑将先前慢怠之罪。还请唐大人责罚。”祖大寿嘴上这般说着。却顺着唐同地手站了起来。他本是一个桀骜不驯之人。虽然迫于形势不得不投靠唐同。但在心中却并不是很瞧得起唐同。在祖大寿看来。唐同能有这般势力。实是手中有了火枪之般地利器。才能成就今天地成就。若是他祖大寿当初手中能有这种火枪。他祖大寿定能比唐同做地更 今天地唐同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无权无势地唐同了。久居上位地他对于人地了解也比以前强多了。看祖大寿地神与动作。也知这祖大寿在想什么。做为一个上位地气度。唐同是不会与祖大寿计较那么多地。面带微笑地道:“能得祖将军。如刘备得关羽。乃唐某之大幸。何来怠慢之说。今与祖将军把臂言欢。当不醉不归。” 一众人进了大凌河城。祖大寿吩咐摆下酒宴。唐同与祖大寿一同入座。那一千唐同带来地士兵则迅地把前院给控制了起来一点虽然让祖大寿心中不高兴。不过唐同却 所谓,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