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及时抑制 (第1/2页)
参苗放养之后,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按道理来说,陈青又要闲着了。 可事实显然不是,他不断的穿梭于海边与各个渔民家里,打听什么季节,都有哪些海货,而贩子收购的价格是多少,他们自己卖是多少。 大海里的海货实在是太多了,各种各样,陈青一一记录下来,对各种海货的价格以及了解,也是越来越多。 欲达目的必先行,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干的。 当然,陈冬作为投资人,也一直都在和陈青忙活着,虽然有些累,但两人却是乐意之极。 海货的利润是极其可观的,就拿琵琶虾来说,大春的琵琶虾,一斤可以赚1倍的钱,就是30块。 而仅仅是陈家村,几百条船,每条船少说也会打到300斤,如果是300条的话,那就是9万斤,1斤赚30,9万斤,转多少钱? 270万! 一天的利润,就是270万! 这还仅仅是琵琶虾的,不加其他海货。 比如章鱼(俗称‘八带鮹’)、比管、鱿鱼、大虾、海螺、鲈鱼,甚至是最贵的紫金鱼、牛舌头等等,这些在每年的某一个季节,都会被渔民捕到,利润会有多少? 无法想象! 不过,相比于陈青,其他的贩子所赚的就有些微不足道,因为他们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上百个贩子,每个贩子才能分到几条船而已。 并且,这些贩子只是小贩子,并不是出口,只是拿到市里的海货市场去贩卖,利润虽然也不少,但绝对没有出口多。 陈青要做的,就是逐步垄断! …… 陈青跟陈冬大幅度打听海货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但并没有人在乎,因为没人知道他要干什么。 距离陈林到陈青这里闹事,已经过去一个月,工厂很快就可以完工,而外海参池,早就已经盖好,而且全部清理完毕,如果需要,可以在一天之内就放养成品参苗,养殖成品海参。 当初不愿意从陈青变电站这里走电的几家参棚,也都已经开始养殖参苗,只有陈林家,不知道是真的缺电钱还是不服,依然死犟着。 而在这一个月里,又有至少40家参棚拔地而起,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从这点就能看的出来。 期间,陈青再次来到村书记陈阳革家,打算批一块地,盖一个冷库,预防日后海货出口不及时,放的时间长了而变质。 可惜,陈阳革告诉陈青,不是他不批,而是因为这些参棚都来批地,导致上面下了死命令,不准再批地! 如今的陈家村,因为这些养殖户的崛起,也算是寸土寸金,虽然没有开发商来占地,可一亩地的价格,也卖到了5万,都是村民自家的地。 即便是如此,依然有不少从市里下来的有钱人,买下他们的地,开始盖棚。 从这里就能看出,陈青占了多大的便宜。 他的200亩地,只是花了不到20万而已,而现在,200亩地要买的话,至少也要1000万! 不知不觉间,陈家村的经济,已经在南安镇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无奈之下,陈青只有先将此事放下。 盖一个冷库,按照他的理想面积,怎么也需要200亩地以上,绝对是大型冷库了,要是买地的话,就要1000万,这不是小数目,实在是令人心疼。 …… 晚上,陈青四人坐在屋里吃烤rou,是那种电动烤rou机,没有油烟。 宋佳丽所要求的牛排,到现在都没吃上,一直都埋怨陈冬只会敷衍她。 “从明天开始,让工人们开始喂养富康一号。”陈青夹了一块儿烤rou,忽然说道。 “富康一号?”林慧蹙了下眉头:“现在的参苗又没有什么问题,富康一号这种药物,用好了可以给参苗治病,用不好,可是会把参苗都给毒死的。” “先喂养,预防着。”陈青道:“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纤毛虫出现了。” “你怎么知道?”这是林慧问的,但陈冬和宋佳丽都抬起头来看着他,明显也是想要询问。 “我昨天找人测量了一下水质,产生了巨大变化,跟以前差距甚远,很容易引起纤毛虫的出现。”陈青解释,他也只有这么说了。 “你昨天找人检测水质了?我怎么不知道?”林慧眨巴了一下大眼睛。 “他娘的,如果不是有这么多人养殖参苗,怎么会成这个样子!”陈冬撇了撇嘴。 “即便是水质不好,也不一定就会出现纤毛虫啊!我觉得这样做不妥,还是先等等看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