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78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第1/2页)
朱标的死亡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 这种事情,本来也是瞒不住的。 不过没有人猜到朱标死亡的真正原因。 虽然世人大多都很意外,但是朱标的身子向来不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高大全和她都知道,朱元璋下了封口令,而那一日为朱标检查的太医,也已经被朱元璋杖毙了。 没有人将朱标的死和朱元璋联系起来,但是却有传言扯上了高大全。 不少人都知道,朱标死前见的最后的人,就是高大全。 在结束了和高大全的宴饮之后,他回宫突重病。 那高大全能摆脱嫌疑吗? 虽然大明的官方消息没有牵扯高大全,但是暗中已经不知产生了很多流言。 高大全没有声为自己辩解。 他在等,等朱元璋来给自己一个交代。 以他现在的身份,可不是谁都能造谣中伤的。 高大全知道朱元璋可能猜测到此事有他和她的推动,但是只要朱元璋没有证据,就不能将他们怎么样。 相反,一旦对他们不敬,朱元璋自己就要付出代价,除非他疯了,非要来挑衅高大全。 朱元璋当然没有疯。 在高大全等朱元璋的时候,等到了另一个人——张三丰。 看到张三丰,高大全并不意外,只是轻笑道:“你和朱元璋的关系还真不一般,这点事情,也能把你请出来。” “这可不是小事。”张三丰面色沉凝,并不像高大全这般轻松。 武当派的驻地武当山就在明州,而武当派的命运,更是和大明息息相关。 当年若没有张三丰的驰援,朱元璋定然已经命丧魔祖和达摩之手。 同样,若没有朱元璋的全力扶持,武当也不可能在这几十年内迅展,现如今几乎已经和少林并称。 武当派和大明是共生关系,大明越强盛,武当派也会越强盛,所以张三丰对大明的国运向来十分上心。 这一次的风波,对大明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对武当派来说,也是风雨欲来。 “你们两个,真是到了哪里,哪里就会死人。” 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一对璧人,张三丰有些头痛。 这两人,他是打不得也骂不得,必须得当祖宗一样供着。 即便这样,也难保他们不会惹出什么事来。 比如这一次。 听着张三丰的话,高大全和她都感觉有些好笑。 “老张你这样说,我还以为我们俩是柯南呢。”她笑道。 张三丰不知道柯南是谁,他也不关心。 今天他来这里,是谈条件的。 “朱标死了,这件事情能不能到此为止?”张三丰正色问道。 高大全挑眉:“到此为止?朱标的死因,朱元璋不查了吗?好些人都说是我使了手段。” 张三丰摆摆手,叹气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这件事和你们两个脱不了干系,不过你们在事后甚至事前就已经将证据销毁了,让人挑不出毛病。重八不想和你们产生无谓的冲突,所以这件事情到此为止,是他能够接受的底线。” “说的好笑,现在我夫君的名誉受到了损失,他朱元璋想当什么事都没生过?”她冷笑道。 张三丰抬起右手,揉了揉自己额头,显然很是头痛。 “魔祖,你非要逼我把话说明白吗?太子意外死亡那一夜,太子妃少了一件贴身的衣裙,东宫内失踪了一个宫女。你不要告诉我,这些事情和你没关系?”张三丰开始摊牌。 她倒是十分坦诚,直接承认了:“和我有关系,但是和我夫君没关系啊。你们要往我头上泼脏水,我也就认了,可是你们不能污蔑我夫君啊。他就是一朵白莲花,纯洁的和什么一样。” 高大全急的咳嗽起来:“说什么呢?你这是夸我还是骂我?” “当然是夸你了,没你的事少说话。”她白了高大全一眼。 高大全耸肩,有些郁闷。 张三丰比他更郁闷。 这就是摆明了要耍流氓了。 按说其实张三丰也擅长这个,但是张三丰不傻啊。 对面是两个人,自己是一个人。 怎么打? “魔祖,你也知道,一旦你出现在明州的消息传出去,会引起民众的恐慌。看在我的面子上,这件事情就此揭过行不行?我可以代表武当派让一步,这一次的龙脉,我们武当派不参与。” 张三丰的话,让两人怦然心动。 武当派作为地主,在这一次龙脉之争中,是实力仅次于两人的一方。 他们若是选择袖手旁观,那这一次的龙脉之争,他们可以说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除非还有武神愿意联手。 “老张,你至于为朱元璋牺牲这么大吗?据我所知,你的大弟子和二弟子都已经是大天位巅峰了,龙脉对他们用处可是很大的。”高大全疑惑道。 她说话则更加直接:“老张,朱元璋不会真是你私生子吧?当年朱元璋逐鹿明州的时候,你就旗帜鲜明的站在他那边。要不是你,他早就死了八百次了。没见你对别人也这么上心过,你就不怕你的弟子有想法?” 话说回来,明州倒是一直有传言,说朱元璋是张三丰的私生子。 不然没办法解释武当派和大明王朝的伴生关系。 朱元璋为人可以说吝啬无比,他亲自制定的中规定,官员贪污六十两银子者斩。 而六十两银子换算成九州币,其实还不到两万块钱。 实事求是的说,这些钱都不到一个普通人一年的工资。 而大明朝的官员,俸禄是九州最低的。有其他国家的人算过,如果大明官员都按俸禄吃饭,一个人是能够活下来的,有妻儿老小的,就等着吃糠咽菜吧。 朱元璋本意是好的,不过像这种规定,也就是他在,才能够实行下去。 换一个不那么强势的皇帝,大明朝的贪污犯一定会冠绝九州。 这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到的事情。 大明朝廷内,也不是没有人劝谏过。 但是朱元璋就认死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吝啬”的皇帝,在对武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