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心想事成之法 心寂相灭之境 (第4/4页)
会有这样的念头,因为他的能力太强,实在不需要用这样的心态证明自己,反而是极想打破现有修为的局限,更上一层楼。 玄穹久历江湖,善解人心,一眼就识出岐伯等人尴尬,上前笑道:“刘迦兄弟的意思,是想说,不管再特殊的身体结构,都是因为心识结构在起作用,解开那心识结构的束缚,没有破不了的身见。他是怕大家认为自己的身体太过特殊,失去了信心呢。” 这群人多是油滑之辈,虽然被刘迦捅破那层心思,但又得到玄穹铺下下台的梯子,众人哪有不借机下台之理,岐伯当下苦笑道:“咱们这群混混,在高人面前,早习惯了被别人玩来玩去的,一会儿抬举你,一会儿贬低你,全由得他们,反正这就是当混混的命。” 众人并非不知刘迦良苦用心,刚才只是死要面子而大觉尴尬,此时放下这面子观念,心中轻松许多,一时又叽叽喳喳地开始向刘迦讨教起来。 刘迦大是开心,细细讲解起来。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刘迦所说的打破固有的心识结构,并非像众人所想像的那般难,虽然实地做起来,也并不简单,但在道理上,却是普通人都能明白的。 那心识结构之所以能支配人的世界观和行为,首先就是因为整个结构地连续性。 释迦佛曾在《愣伽经》中说,心识结构也是心的不间断流注形成的,这个连续地、不间断地流注,就像河水向前奔腾一样,前前后后的每一滴水之间,没有空隙可言,连续地、不间断地向前流淌着。 这个连续和不间断,造成了整个结构的延续,因此看起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个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由于这个相对稳定的结构,所成的相,所支配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个感官对外界的认知,也就是相对稳定的。 佛经中不是常说“着于相”或“不着于相”吗? 当一个人的名相观念起作用时,即心识结构在起作用时,所有感官都受其支配,即“着于相”,也就是被这种相对稳定的心识结构牵着在走。心识结构说那是什么,所有的感官便承认,那确实是什么,心识结构说某某东西硬的,身体触感立刻就会确认,那确实是硬的。 当一个人的心识结构不起作用时,眼耳鼻舌身意等六个感官对世界的认知基础变了,没有名相定义的分别内容在,谁来告诉你“这是什么”或“那是什么”呢?这个时候,即是“不着于相”,也就是不被心识结构的内容牵着走了。 生死整个过程中的所有现象感触,都是这样形成的,包括身见。心识结构虽然相对稳定,但同时也在不断变化,随着六根造作事业所留下痕迹,添加进新的内容或改变旧的内容。 就如你十二岁时认定A美女漂亮,但二十岁时突然见到了B美女,心识结构立刻会增加一条“B美女才是最漂亮的”相关内容,同时在旧的内容中把关于A美女的定义修正为“A美女不如B美女”。 刘迦对众人道:“骷沙和生命之水,能增强你们的身见,加固你们身体的稳定性,虽然一方面是共业的作用,但这个作用要落实在你们身上,还是因为你们个体的心识结构认可它才行。是因为你们个体的心识结构,与共业背后的心识结,有着同样的定义,里应外合,这作用才生得起来。” 非所言道:“兄弟,那你的意思是,只要咱们自己从根本上,不认可这样的身见,这东西便箍不住咱们?” 刘迦道:“正是此意。非大哥,你这句‘从根本上不认可这样的身见’说得好,反过来说,正是你们现在从根本上就认可它,因此才被它束缚。佛经中,常有一个词,叫‘净信’,这个净信二字的意思,就是丝毫没有犹豫和怀疑的相信。当你的净信,在认可什么样的心识内容上,这样的内容便起作用,完全是你自己的选择。你现在净信的内容,倾向所在,正是形成这样的身见的内容,因此这身体结构所成呈现出来的相,便是如此坚固呢。” 玛尔斯闻言恍然,大喜之下,连声道:“偶前时修万神圭旨的信愿力,里面也有尽信二字,想来和这个净信,是一个意思了!” 刘迦点头笑道:“不错,尽信与净信,是一个意思。二者的背后,都是因为心识结构在没有怀疑心流注的情况下,心力某一个纯粹的方向不间断地流注,那流注的内容便是最终所成相。因为怀疑和犹豫,也是心的流注,如有这二者的拖累存在,不能尽信与净信,心想之事,如何能成相?怀疑和犹豫越少,成相越快,净信和尽信者,几乎是立刻将整个心识结构改变过来。” 伽利斯忽然在一旁长叹道:“老夫第一次听人如此解析梵天留下来的万神圭旨,真是闻所未闻,见未所见,如此心法,似乎可以将天下所有修行法门统一在一起,万法归一呢。” 刘迦暗道:“伽利斯不愧是梵天下来的人,就算从前知见有错,但毕竟积累之下,见识与众不同。”当下确认道:“万法唯心,正是这样。如何用心,全在个人选择。” 他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笑道:“咱们现在就开始吧,心的世界奥妙无穷,很有趣呢。去试试什么叫心想事成,去试试什么叫心生万相,乐趣比痛苦多,大家千万不要偷懒。” 说到此处,像李照夕这等修为极其低下的,心中难免兴奋之极,因为刘迦所言的内容,完全可以让他打破常规地向上猛修,让他尽快摆脱“只是笔上功夫好”的形象。 他却不知,整个世间一切人所成就的一切事,不管你是修仙成道,还是见性成佛,不管你是运动员还是生意人,更不管你是小白领还是大学生,所成就一切事的过程,都在此心法之中。那些看起来形式不同的法门,都是在此心法之下,根据不同的现实条件(人的条件和环境条件),兜兜转转,衍生出来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方便法,此外再无别法。只不过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事,用心程度和深度不一,所成就事的结果,看起来也就不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