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之逆流_第四章 遭遇极品老不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遭遇极品老不死 (第1/2页)

    角山之会的当日,顺军使团便往进了本关内的平西伯府。

    关宁军中会看风色的,随之便把嘴皮的年份改成了永昌元年(李自成的年号)。京师陷落有些时日了,明眼人早看出来了,没个象样的朝庭撑着,自个就是孤魂野鬼,走路都不知先迈哪条腿。

    顺军大掠京师的噩耗,终于在山海关的市井间传播开来。只是商民们普遍反应冷淡。他们多是辽东移民,对杀人盈野的战争,早已司空见惯,几百里外发生那点鸡毛蒜皮,竟是连一丝涟漪都没有荡起,反是罗虎白担了一场心事。

    吴三桂表现得也不错,陆续从京师逃来的明朝官员被全数拘押,对其中尤为不识时务者,甚至不惜私下‘料理’。

    当然,几十万军民的易帜绝非一蹴可就。各级文武归顺后的官位禄米、军士们的军饷厘定、边民及不愿南下官兵的安置、军械马匹器具粮秣的补充等等,可谓千头万绪,怠慢了那一桩都会闹出乱子。此类俗务自有顺军使团中的一干前明六部小吏去锱珠必较,罗虎、唐通倒也不必事事躬亲。

    又一个悠闲的午后。罗虎靠在铺了象牙席子的胡床上两眼半闭、似睡非睡。放眼望出,茶香袅袅的室内除了罗虎,还有俩梳着三叉髻儿的美婢。其中梭角稍重,带点假小子味的那个,正念着一本宋版的《唐人杂记》,听嗓音赫然是那日锦围之外的朗读者。宋版《唐人杂记》此时还不算稀罕,州县望族无不有藏,直到‘四库删书’编成才消声匿迹,同时消失的还有一大批珍贵的唐宋典籍,就连李白那脍炙人口的“举头望明月”,都被改成了“举头望山月”。比起后世津津乐道的破四旧,通古斯人做得更为彻底,却又把‘正大光明’四字高悬王朝的心脏部位,着实叫人无语。

    另一个则在焚香著茶,虽背对着胡床,可看那柔和流畅的曲线,娴静温婉的举止,正是红袖添香的上上之选。

    这对风情迥异,眉眼相似,自有无穷妙趣的表姐妹,一唤英莲,一唤兰儿(本来叫芙蓉的,只是某人听了反胃,硬是给取了新名字,却无意雷同了老佛爷的小名,死罪,死罪),都是吴三桂赠与罗虎的上等家伎。

    所谓上等家伎,可不单指外貌内媚,知书达礼是必须的,还得谙于经济时务,得会处理文案,一经收入房中就是最贴心的幕僚。至于打理家中俗务,管束调教仆奴下人,那更是小菜一碟。非十年八载不能造就,主家所费之巨比一般的扬州瘦马更甚。

    清风拂面客登门,月白汉衫、六合一统帽、岁寒三友的扇面,正是关宁军第一谋主到了:“震山,室有兰香,清音悦耳,你好惬意啊!”

    见他来了,两小赶紧作礼,却被方廷献含笑止往,眼见两小肤无水润之色、秀眉聚而不散,遂半是责备,半开玩笑的道:“得风liu时且风liu,美景佳人世间风雅,辜负了,可是煮鹤焚琴的罪过。

    两小都闹了个大红脸,口中带啐,轻诉薄怒,更添七分颜色。

    那点责备,是怪罗虎不够意思,身契都给你了,把放在当摆设,不是信不过人,是什么?明季大家规矩,用送出的家伎当细作,那是犯大忌的。

    罗虎苦笑连连,‘嘿咻’俩虚岁十三岁的小红帽,他再饥不择食,也还没到这个份上。此刻他又哪里会想到,将来更过份的事情自己会做下,而还做得理直气壮大义凛然。

    “平西侯让我问一问,新顺王答应的那道明旨何时可从京师发出。”平西侯是顺朝给吴三桂预备的封号,方廷献还是首次做此称呼。

    “我这就快马去报,三日后,三日后明旨就可发出!”被惊喜击中的罗虎,连声应道。

    “那么我家东主就在三日后,于南校场率众盟友誓,自此为大顺赤子!”

    “旬日之内,幽州来的接防人马就能到达山海关。”

    话赶话下来,就敲定了一桩天大事体,两人都不由意气风发,谁说男儿事业非得杀得血葫芦似的。

    “还要多谢通侯兄从中斡旋,震山当以专折表兄之功,新顺王英明,定会重赏于兄!新顺王英明,以通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