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武当山武当白衣派实况报告》 (第1/2页)
附:这是张三丰的传入刘智杰道长发给我们的资料里的其中的一部分。《武当山武当白衣派实况报告》 武当山正一白衣派于明代中期张三丰弟子开创,奉张三丰为祖师,在武当山传延至第十六代。二十字传承谱系是:道德通玄静,真常元有明,玉虚仁礼智,太和万年宁。 白衣意思是:纯洁无暇,超凡脱俗。白衣派特点是:思想上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修持以内丹修炼为主,注重心性,兼行符箓斋醮;济度行功,出世入世,随缘而动,顺应自然。 民国元年(1911年),据有关方面统计,武当白衣派人数有:清微宫18人,太和宫天乙楼31人,三天门5人,共计54人。1948年,武当山解放时,全山有道人近600人,全真道三百多人,正一道二百多人。其中白衣派道人有39人,仍然居住在太和宫天乙楼、三天门和清微宫。 解放不久,白衣派道人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十几个人被遣回家乡,由于资料缺失,不知他们原籍何处;二十几个人被下放到清微宫对面一沟之隔的豆腐沟村,成为农村社员,从事农业生产。 1958年,国家搞“政治运动”。在此之前,其他前辈相继羽化,仅存留吴礼达一人,并被划定为“****分子”,但仍着道装,保持道人风范,以木工为生,艰难度日!当时国家施行土地改革,清微宫土地证办在吴礼达名下,吴礼达为清微宫户主。 1984年8月,武当山道教协会成立。吴礼达同十几个幸存老道长应道教协会招请回庙,分驻各个宫观。吴礼达常住太和宫,得以安享晚年。回庙不久,吴礼达即将清微宫土地证上交给武当山道教协会,之后对清微宫回收道教协会起到了关键作用。 1992年,经王光德会长介绍,吴礼达收纳刘智杰为弟子,时隔三十几年,使白衣派后继有人!1993年,又经彭方圆老道长介绍,郑智明也拜在吴礼达门下。吴礼达收纳两弟子后,将十年来香客供养积蓄五万多元捐献给武当山道教协会,功德无量! 1997年,吴礼达道长于羽化。当前,白衣派在武当山也仅传承两个人!武当山外传承情况不明。 武当山白衣派师祖郭虚炼事迹 仙师吴礼达讲述弟子刘智杰编撰 其一、真火化疏 武当山白衣派于明代中期张三丰弟子开创,奉张三丰为祖师。白衣意为:纯洁无暇,超凡脱俗。白衣派特点:修行思想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修持方法以内丹修炼为主,注重心性;外则行符箓斋醮,以太极拳为辅;出世入世,济度行功,随缘而动,顺应自然。二十字传承谱系:道德通玄静,真常元有明,玉虚仁礼智,太和万年宁。武当山已传延至第十六代。 第十二代师祖郭虚炼,在清光绪初年,已是武当山知名高道。因修道有成,故道号曰:丹成。他顶职高功,常设坛扬幡,为人祈度,几无不应!每临坛场,升表化疏之时,于供案之上,将法剑直插疏函,两手紧握剑柄,剑尖指向空中;而后闭目、凝神、运功;顷刻间,疏函在空中“嘭”声而燃,如今之汽油突燃。突燃之火,即道人修炼有成而显于外者:三味真火。师祖功力之深厚,我辈可见一斑! 其二、临危升座 清光绪中期,武当山发生一起小型农民起义。均州官府与武当道教或有前嫌,官兵弹压之际,所属官员未经查证,冒然向襄阳府飞马快报,其中之文曰:“起义与武当道教有关。”造反之事,非同小可!襄阳府急斥令:“速解武当山道总入衙!” 事有巧合,斥令将至,统管全山总道总羽化升天,道总之职虚位以待。如在常时,总道总羽化,各宫观道总必力争不让;而今危难之局,诸道长尽显高士风范,相互推诿不就!然官府催逼:“立举道总,就任了事。”各宫观道总心知肚明:了事非了事,既了道矣!更无人敢当。 师祖郭虚炼时为清微宫道总,亦身在其中,见此情此景,微叹一声,遂举步向前,郑重而言曰:“时局动荡,我教蒙难!非道总无以解此危难!诸位道长既不愿往,我今且代全山领职受事!如何?”众道总闻听此言,几多欢喜几多愁:喜则武当有人奉道虔诚,甘为道门殉道!愁则此时居道总之位者,将凶多吉少,或一去不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