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天歌_第四章:隐修莲花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隐修莲花山 (第2/2页)

加上华姐的协助采购,张钺带回了一大堆平常人平时接触不到东西:一对6公斤的太极球,一对12公斤的太极球,一对18公斤的太极球,两根四米长二十斤左右重的白蜡木大杆子,一个直径约一米,高约一米,厚度不低于五公分的大水缸。

    别墅的院子里,也多了几样东西:一个钢架,约四平方米的正方形钢架,高约三米,然后高低不同,离地半米高,一米高,一点五米高,一点八米高,二点一米高分别挂上了厚帆布制成的沙袋,而沙袋一个个分别不装着不同的东西,如海绵,木糠,河沙,铁砂,小鹅卵石,木糠混鹅卵石等,这些沙袋,又分别以三十公分,半米,一米,一点五米,三米的宽度参差的排列,而触目惊心的是,一部分沙袋上,不同的位置,竟然缝制着很多的排针!大簇的,小簇的,闪着森森的亮光!

    还有排成北斗七星状的七根竹竿,每根竹竿上在不同的位置又伸出了类似人手脚的小木棒;再就是大树为中心的八卦图状的十六根竹竿。

    还有地下室内,竟然竖着九块齐人高,五十公分宽,厚度绝对在三公分以上的钢板,后面则由不同粗细和数量的弹簧通过螺丝固定在墙壁上!

    这些东西,都是张钺,依据国术的功理,还有总结出来的很多前辈的练功方法,根据自己的现阶段情况,进行综合和改良之后设计出来的,可以说是量身定做。

    再高价安排了一个送水送菜和柴米油盐的,解决了吃喝的问题,张钺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武道修行之路!

    每天两个小时雷打不动的国术资料,丹道资料,古仙传奇正史野史,国术前辈传奇和纪实,拳谱,先辈拳论的研究,让他逐渐的把握住了国术修炼的脉络和理论的层次,而且,拳术功架的修行,和丹道修炼景象,也逐步的有了一些印证,让他得出了不管丹道修炼还是国术修炼,都是以了解人体,认知人体,开发人体,进而强化和如何使用人体为根本的学问和方法,其体本一,唯用不同,丹道以人体成仙,长生不死为用,而国术,则以杀敌为用的结论。

    太极大杆,形意大杆的练法,溶于一炉,极强的增强了张钺的体力和筋骨之力,并且改了以前形成的肌rou僵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筋骨力为根源,配合气血肌rou的灵动之劲!由刚开始的以人练杆,然后转变成以杆练人,再最终成了人杆一体,无我无它。

    让张钺吃尽苦头的是那一堆沙袋!一堆让张钺在后期几乎每天鲜血淋淋的沙袋,那些大簇小丛的缝衣针,基本上轻重的照顾到了他的全身每一个位置,包括小弟弟,而且几次差点遭遇瞎眼之险,虽然这两个地方的关照并不在他的练功设计之类,可既然他选择了这样一条大多数人眼里都是虚无缥缈,神经发作十足才能走的路,那么,他玩的已经不是梦想,玩的是命!这个过程,极大的提高了他的敏感,虽然离有感必应相差甚远,但最少,有时,一些从后面撞过来了有排针的沙袋,在进入他的身体约三十公分的范围之内时,他将要被撞的位置,都会产生一种汗毛竖起的凉意,而这种凉意,让他知道了那块地方要被袭击,从而做出反应!顺带的一个副作用,有理由相信,张钺的造血功能一定要强过普通人很多很多!

    而那个大水缸,给注满了水,而水里,则放入了河沙,河沙的数量是随着张钺的练功时间和练功方式的改变而逐渐的增加或者减少的,张钺的终极目标,是一搅动,手能感知到水里每一颗动或不动的沙子的状况,这是一种终极,但绝不是一种无知,最少,在理论上有据可循,而在张钺的练习过程中,最少由刚开始的一无所感,进而进步到能感知到挨着手的顺着水的漩涡圈旁边那一部分沙子的大概力道。“太极手,太极无手,太极浑身是手”的功境描述里,他已经挨上了“太极手”的边了。而在水缸上踩鸡行步和趟泥步,到后面的在水缸沿瞎蹦乱跳,也是张钺每天修行的不可少的课程。

    转北斗七星杆,八卦杆,虽然没有让他有瞬移之能,但配上在那堆晃动的沙袋里天天躲排针,抽空就干上三拳两腿的练法,却也有点“身若游鱼”的味道了,直线趟进转折,游走大边,已经是脚一动就有。

    而桩功,拳架,在不停的校正的基础下,他知道,“**”公司清场的那天那一拳,在不久的将来,他就能再现风采了。

    那九块钢板,也只有第一块,背后弹簧最少最细的那块,他偶尔的会用形意,太极或者八卦的某些手法,打那么几下,其它八块,压根没碰过!

    日复一日,在这座叫“莲花“的山上,张钺几乎足不出门的渡过了八个月的时间,常人无法忍受的八个月!

    八个月的日子里,张钺每天练武的时间,都在十个小时以上,这是很多专业的散打或者搏击运动员都做不到的!而张钺,硬是咬着牙,用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选择,硬挺了下来!在近代有记录的历史里,也只有国术大师孙存周先生,在意外中受伤瞎了一个眼之后,为了突破独眼带来的限制,才有过一段时间如此高强度的训练!

    符合本质的方法,练养的结合,八个月的时间,给到张钺的收获,可以说是顶的上旧时练武的人两三年的功夫!

    只有付出,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只有痴迷,才能发现本质和内涵。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