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三章考校 (第1/2页)
又近年关,吴世恭带着一群护卫在大营中散着步,他们牵着人来疯等马围着校场在遛着圈。 “大人!其实南阳军、本部出一个镇,再加上归德协三路出兵,只要一个冬季,我们汝宁军就可以荡平河南。留着那些流匪,麻烦!”迟明对吴世恭说道。 为了让部队的分级更清晰。吴世恭就把在南阳的部队升级为军,下辖团练镇和从南阳军团扩编的熊捶镇,共五个军团一万八千人马,由周巡为南阳军的统领。为了区分,汝宁军也取消了军团的名称,改为“协”。因此,现在汝宁军由小到大的编制是:小队——连——营——团——协——镇——军。真有些古今名称混杂使用的味道。 由于连续两年的大旱。被汝宁军和河南官军好不容易平息的地方匪乱又兴旺了起来。虽然这些流匪不敢靠近汝宁军的控制区,汝宁军消灭他们也费不了什么气力,但是有着这群苍蝇在一旁“飞舞”,总让人感到闹心。 “怎么?没待几天就想活动了?连年都不要过了。是不是陪着我这老头子感到没劲啊?”吴世恭开玩笑道。 “哪能啊?大人怎么会老啊?”迟明连忙笑道。 “和你们比,我可就算老了。这次你们一进我的亲兵队,立刻把亲兵队变成了青年近卫军。谁还敢说自己不老啊?”吴世恭的玩笑话引起了一阵大笑。虽然吴世恭还未满三十,可与二十不到的迟明、黄定他们相比,确实算是一个“老头子”了。 “青年近卫军?这名字不错啊!大人!以后我们亲兵队就叫这个名字!”黄定听到了吴世恭在无意中说的一个后世的名词,立刻就亮了双眼。 “好!”吴世恭当然是无可无不可,“不过首先要考校你们,为什么我不派兵到豫中、豫北扫荡流匪?” “大人!南阳军现在不可以动!”一旁的一名亲兵禀告道。 “哦?你叫赵敢!说说为什么?”吴世恭笑着说道。 赵敢立刻立正。说道:“相对豫中、豫北的流匪来说,谷城的张贼威胁更大。南阳军要保障南阳铁矿,又要挡住陕贼侵扰汝州,还需防住张贼再反,因而不得轻动。” 张献忠在谷城接受明廷的招抚,固然是一种权宜之计,但不能否认,他当时在思想上是有动摇的一面,也做了一些很有欺骗性的动作。而且张献忠对熊文灿等官员贿赂又厚,在朝廷中找到了许多“干爹”。虽然汝宁军是确定而且肯定张献忠是诈降。可是并无可能冒然地出兵,去剿灭张献忠的农民军。 可是山川司和军情局的密探也探知:张献忠在受抚以后,接受了朝廷授予的副将官职,也领取了一些粮饷。并在与朝廷官员的接触中,张献忠也尽可能遵守明朝官场的惯例。而且张献忠还曾到沔阳港拜见总理熊文灿。 但在实际上。张献忠在谷城始终保持了农民军的dúlì性。他虽然伸手向明zhèngfǔ要粮饷,却不接受明zhèngfǔ调他去镇压其他农民军的命令。也不接受改编或遣散。表面上他同明朝地方官员和当地乡绅时有礼节上的往还。内心里却处处戒备,保持着高度警惕。他在“受抚”的掩护下做了许多再反的准备工作。 在军事上,张献忠的农民军在“受抚”期间仍然人不散队,械不去身,并且不断cao练士马,保持着临战体制。并且每日置造战船。打造极精军器。买马制器,日夜整办,惟恐不及。反正是厉兵秣马,做好了一切造反准备。 而在经济上。张献忠也在谷城实行过屯田,并利用自己的副将官职,勒令当地士绅把收来的租子交充军粮。张献忠还改谷城王家河为太平镇,在镇上设立关卡,往来货物一律征收一半,充作养兵费用。不仅保护了民间贸易,还为农民军获得了必要的物资装备。 此外,张献忠招揽了一批士绅出身的文人作为参谋人员,帮助策划军机进止。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湖北应城县生员潘独鳌和谷城的徐以显、王秉真。这些人大抵是在朝廷统治下感到受压抑而参加农民军的。如潘独鳌就是因同本县乡绅争夺田产,败讼后愤愤不平才投入张献忠队伍的。 这些文人的加入,为张献忠的农民军做了一些有益的事。例如:徐以显就曾给张献忠讲解,帮助农民军制造三眼火铳、狼牙棒、埋伏连弩,指导布设团营方阵、左右营诸法。使得张献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