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8章 先截胡再捡漏 (第1/2页)
虽然之前陈李月华与李锦辉分别在阅读萧尧所拟定的这份建立合资控股公司的意向书的时候。在内容第七条的公司生产和经营范围,以及附录上所拟定的公司将采用现代化管理中的事业部制管理组织模式上推断出。萧尧所要创立的这家三方合资公司,可能是一家纯粹的持股控股公司。而作为纯粹的持股公司,那么购买及控制其他企业便成了它唯一的经营获利方式。 可是由于陈李月华去年曾帮百湖市政俯在星峰的问题上演出了一场真调研假收购的大戏。而李锦辉则因为新鸿华在星峰收购调研这件事儿上声势闹的太大,而偷偷派人来百湖对星峰做过调查的关系。两人对萧尧口中的这个星峰食品厂的情况,都可以说是比较了解。所以当陈李月华和李锦辉听完萧尧言简意赅的回答之后。两人的眼中都不由的流露出了稍许诧异的神色来。 萧尧看到陈李月华和李锦辉投向他的异样目光之后。推测出两人心中所想的他,嘴角一泯之后。语气顿挫的问两人道:“你们是不是觉得,我找你们成立公司的目的,是在准备拿你们的钱,在为刘正国,嗯,或者准确的说是为我父亲所在的利益集团的某项政治诉求,提供政绩筹码呢?” “呵呵。”听完萧尧这番拔刀见刃一般的说辞。李锦辉不禁轻笑的微微摇了摇头。随后他拿起面前的茶杯轻抿一口。将茶杯放下之后。他沉吟的肯定道:“这一部分原因——应该是有的吧!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原因。毕竟从投入成本上来讲,就算重新建一家食品公司,我觉得都要比收购星峰食品厂要来的划算。”但随即又话锋一转的说道:“但我认为托尼你所图的应该是不止于此。” “是吗?何以见得?”萧尧脸上露出一副饶有兴致的表情。 看到萧尧这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样子。李锦辉无奈的叹声道:“托尼,如果你单单只是这点儿目的,我想你应该不会把自己的资金也注入进来。而且,在意向书的股权结构上,你还特意用双层股权结构限制了我们俩家公司在董事会的表决权,以及。我认为,你心里对于公司成立之后的运作,应该是有了全套完整的计划。我猜得对吗?” “嗯,差不多!”由于在星峰收购之后的运作上,萧尧还有些小的问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所以萧尧对李锦辉的回答,多少显得有些含糊。 看到李锦辉的推测被萧尧所认可。陈李月华的心里顿时不自在了起来。想到这番为李锦辉在萧尧面前加分的对话,全都源自她之前的那句有欠城府的询问。陈李月华轻咳一声之后。面露和煦的她,微笑着转移话题道:“托尼,既然咱们三方原则上对注资合资成立这家控股公司都没有什么异议。那么,你作为公司的发起人,是不是该给新公司起个名字啊!” 对于萧尧给新公司起的这个名称,陈李月华和李锦辉两人都没有表示出任何的异议。虽然两人从小在香巷都是受的西方教育。但由于两人的父亲李暮从对中国传统风水堪舆的笃信。所以对华国古代史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的两人还是知道这两个字代表的是——古代五帝之一的尧帝的别号。既然知道萧尧这是在用陶唐两字隐晦的将他的名字镶嵌在公司的名称里。两人此时自然不会去开口反对,来自讨这个没趣。 虽然对于公司的名称没有表示出什么异议。但陈李月华和李锦辉对于萧尧随后话里所说的内容,也就是有关放弃公司人事任命权的这件事儿,特别是执行总裁这个职位的人选,两人可就不可能没有异议了。 毕竟萧尧意向书中所拟定的新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一亿元。而根据三方的出资比例,两人都需要分别为这家即将成立的新公司,各自从腰包里掏出四千万人民币的真金白银。而在两人持股比例相同,且又被萧尧以AB双层股权结构以自持20%公司B股的形式,限制了两人在未来公司董事会表决权。 而且萧尧还是以自己身体不便为由,推辞掉兼职执行总裁职位。所以两相邻而坐的陈李月华与李锦辉心里都不约而同的相信——既然萧尧直接跳过实权的经理模式,以及分权的主管模式,而选择让公司采用权力下放的首席官模式。 那么,陈李月华和李锦辉都相信——萧尧说出这番话的起因,就绝对不会是始于对权利试探。至此,时下的两人心中都都很清楚。在萧尧决定将公司部分权力下放的情况下,如果己方拿不到公司负责全面运营和管理的这个执行总裁CEO职位。那么,己方在未来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中便彻底沦入最不利的一方,而且还很有可能会成为彻头彻尾的配角或群众演员。 虽然陈李月华和李锦辉心里明知道。眼下萧尧将新公司人事任命抛给他们两人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萧尧自己手里没有可用之人。而另一方面则是想在未来公司里以******的渔翁姿态进而掌控公司。 但由于两人在去年的家族股份争夺一战中,彼此双方已经算是彻底的撕破脸了。而且两人心里又谁都不愿见到萧尧与对方成就单方合作关系。所以,虽然陈李月华和李锦辉两人都明白萧尧的这番别有用心。但陈李月华和李锦辉两人,却又不得不捏着鼻子接受这个被萧尧摆布的事实。 由于陈李月华和李锦辉在心里都猜出了萧尧此举的用心。所以对于萧尧放手将新公司人事安排推给他们两人的这个决定,也就没有矫揉造作的说出什么故作推辞的言语来。 由于在人事安排以及注册资本及股份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在萧尧的提一下,三人便将随后新公司成立流程中,有关三方各自所需要负责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划分。 由于陈李月华以及李锦辉的刻意营造,所以三人在商讨的过程中氛围显得异常的轻松。轻描淡写,如闲聊一般便将三人将各自所需要负责的部分敲定了下来。 可是等陈李月华和李锦辉听完萧尧对这个叫尹健杭的人的履历描述之后。两人的心里不禁对萧尧的这个决定产生了怀疑。 一九六七年出生。一九九一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进入江南省日报社,九三年跳槽至国际商报社,至今一直从事记者工作。从萧尧口述的这份履历里,这个尹健杭完全是一个没有在任何企业从事PR(公共关系)工作经验的人。两人完全不明白萧尧为什么几乎放弃新公司几乎所有管理层的人事任命权的情况下,唯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