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尘埃暂定 (第1/2页)
娄门之战过去了整整三天,周正才终于从昏迷之中苏醒。而他醒来之后,见到的第一个人,出乎他意料的,竟然是孟卓。 “我师姐呢?” 没等孟卓开口,周正便抢先一步,问出了自己的问题。他已经有些习惯了,反正不管是受伤也好,练功也好,每次苏醒,眼前人都是闻思绮。而这一回却先看到了孟卓,不免让他有些意外,有些担心。 孟卓哈哈地笑了笑,揶揄道:“周兄弟真是性情中人,昏迷了三天,醒过来却先问人家姑娘的事。”因为与周正联手了一回,孟卓改了对他的称呼。 现在的周正,由于受过空印的醍醐灌顶,早不复当初的单纯憨傻。他见孟卓笑得轻松,便知道闻思绮没什么事,至少是没有大事,便转而问起了娄门之战:“孟兄,我昏迷之后发生了什么?” “你还记得多少?” “一点都不。” “换个说法,你的记忆延续到哪里?” “记忆延续到哪里?” 这个问题使周正陷入了深思,恍恍惚惚间,他想起了很多,比如与阿修罗的法身之战,再比如本命星辰与混沌符文的碰撞,至于更后面些的事…… “啊,我的头好疼!”想要继续深究的周某人,只觉得像是脑子被雷劈了一样,疼得差点昏过去。曾经装着失忆的他,这一回真是挨了报应,正儿八经地失忆了一回。 孟卓见状,忙阻止了周正,让他不要再继续了。接着,他神情古怪地看着周正,问道:“你真的不记得接下来的事了?” 周正摇了摇头:“真的不记得了。” “你不记得,那可能是因为——你输了。”孟卓叹了口气,拧着眉头,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我不知道你为什么那么疯狂,元神投影是拿来随便砸人玩的吗?你师姐没告诉过你,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吗?一旦出事,轻则修为倒退,重则神魂破碎,你昏迷三天都算是运气好了。” 感受着孟卓言语间的直率与关切,周正摆摆手,笑道:“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如果好好打,我们两个可能不是他的对手。” 当然,周正不会在孟卓面前承认,抛开这一点,也有他过于自大的缘故。“大日如来种子,可以照破一切黑暗”这句话深深的影响了他。尤其是得自空印的记忆里,大日如来种子几乎被形容得无所不能。 这严重影响了周正的判断,让他忘了开战前应该合理预估双方战斗力。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啊,怎么周正吸收了空印的记忆,还会犯这种错,佛家不是应该五蕴皆空……佛家应该五蕴皆空那没错,但不代表每个佛修都能五蕴皆空。要是每个人都五蕴皆空,那人人都是罗汉菩萨佛陀,何必再修? 事实上,不要说是心动境界的周正,或者是神通境界的空印,再或者是各门各派的先天大佬。只要修行的境界,还没达到自在大圆满,那心头就必然有所执着,也就必然无法清净。差距只是,高人们经历过更多的修行,心灵上的破绽相对少一点,但也仅此而已了。 就举空印大和尚的例子,作为北地佛门中生代的扛把子,一身玄功修为高深。若是他不中月灵夫人的媚术,四平八稳地递招出招,胜率基本就是百分之百。但说这些都没用,因为空印最终中了媚术,因此被破了法身,还被月灵夫人把战斗拖到了子时,结果殒命于冥河迷雾之中。 这种结果,是正道修士们不愿见到的,也是没人能猜到的。但如果某个人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又与空印比较熟悉,想得出类似的结论并不算太难。 因为空印一贯热衷战斗而轻视佛门神通修行,又比较自大、比较在意名声,受不得轻视和激怒。这一类人,就比较容易被引出狂妄的那一面,并最终吃上一个大亏。 这就叫,性格决定命运。 有人会把这句话当成玄学,但毫无疑问,并不是。 就像儒家经典《论语》所载,只因为看到子路“行行如也”,孔子便下了批语,说他难免“不得其死然”。 结果呢? 子路出仕卫国,在他外出公干时,国都发生叛乱,子路得到消息,就急忙赶了回去。在赶回国都的路上,他遇到了子羔,子羔告诉他,说战况已定,造反派赢了,你去不过是白白送死。 子路相信了子羔的话,但坚持“食其食者不避难”,毅然决然地返回了国都,去对付乱臣贼子,并最终激战而亡。 或许有人还是会说,人总会死,孔子也就是那么一说,两件事情并没有必然联系。那就不得不再补充一下,孔子在鲁国,听说卫国发生了叛乱,他便感慨“嗟乎,由死矣”。最后确切的消息传来,也确实如此。 因为孔子很清楚自己的这位爱徒,是个什么性格,在遇到类似状况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 人的一生之中,真正的“无妄之灾”其实很少。许多事情都有其前因后果,人的一生,是照着自己的性子去做选择,最后被选择的结果推着向前的这么一个历程。 这个理论,放到空印身上,适用;放到周正身上,一样适用。放到整个江湖也好,朝堂也罢,放到这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放到角落里的任何一个人身上,都统统适用。 面对周正的解释,孟卓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理解,但又说道:“这里说到底是我们枕流书社的主场,我已传音入密,嘱咐了守备官去找我门中的长辈。就算你我二人不是那怪物的对手,只消能拖住时间,等我门中长辈来了,还不是稳稳拿下胜局?” “我确实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