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_第八十四章 请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请功 (第1/2页)

    参知政事欧阳修一脸急容地在皇宫里行走着,赶往官家休憩的福宁殿,本来今日他不用到政事堂押班,一般下过早朝就可以回去了,不过与心目中的事比起来,休息也就显得无关紧要了。他手里紧拽着一册卷子,卷成筒状,仔细辨看,“文艺”两个大字赫然入目——正是这两天开封炒作得最热的杂志!

    到福宁殿之前,急切地让寺官入内通报。他依然急得在外面来回踱步,时不时等待传呼。别以为他有着军机等国家大事要与皇帝切磋,其实他今日是请功来的。对,是请功。以欧阳修的清正廉明,他也许一生都不会亲自给自己邀功——但是今日,他却是为别人请功!

    这个人是谁呢?看着手中的杂志,欧阳修既是欣慰,又是苦笑,还有着丝丝的激动。除了那个才子沈欢,估计也就没有人能鼓捣出怎么高深的东西了,也难以让他堂堂欧阳修来给他请功吧?欧阳修心里这样反问自己,这份杂志,给了他莫大的惊奇。不是为沈欢变着法子终于让他的《五代史记》能光明正大地面世,偏偏是杂志后面沈欢自己鼓捣出来的东西!

    欧阳修一下子唏嘘不已,昨天是《文艺》杂志第一期正式刊行的日子,当日沈欢就让他的儿子欧阳发把一册拿回给他过目,才一翻开,看到编辑栏里亲生儿子的大名,有点欣慰了,当场夸了几句。接着扫了一眼自己被改了名字的史书,除了笑一笑,不以为意,待略过诗词栏目,映入眼帘的是四个大字:《大宋字典》。

    他当场愣住,仔细读来,发现一些比较奇怪的符号,再阅读起沈欢的解释,终于知道是一种所谓“拼音”的东西,是用来认识汉字的法子。里面到底是些什么内容呢?欧阳修读得很认真。

    在这里,沈欢不在场,当然不能解释一开始的用意,因此在鼓捣拼音的时候,为了掩人耳目,先是解释一些字母用意,本来拼音若是当场用语音教导那是很容易的,不过发表在杂志上,没条件面对面教育,沈欢就参考了古代切音的法子,对一些声母与韵母用汉字来反切,至少在一开头就让别人了解是这样一个读法,再接着才是给汉字注音了。

    汉字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到宋代,常用字加上生僻字、死字,想必不少于两万个了,若一一注音,工程浩大,沈欢就是累死也完成不了,加上他这个人对很多生僻字死字估计也念不出来,因此只能给一些简单常用字注音而已,关键是发明一个方法出来,因此在最后他又说此举只是抛砖引玉,愿广大文人志士加入这个为汉字注音的伟大行列来。

    至于“大宋字典”,也不过是噱头而已,在沈欢眼里,宋代经济文化居古代中国之冠,这两样东西,繁荣得有点不像话,他是极其喜欢的,后世王朝都能鼓捣出一本《康熙字典》来,难道盛世大宋不能有一本大字典来衬托它的繁荣吗?抱着种种心思,沈欢首先把《百家姓》给注了音,里面都是一些姓氏,能认出来读出来的人比较多,也有利于让大家熟悉那些拼音字母的念法;接着是《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大多是基础常用字,注起音来也算容易,饶是如此,也就堪堪足够两期刊印而已,若是完毕,还没有所谓的“志士”加入进来帮忙注音,他也就没辙了。

    好在编辑部里的欧阳发与司马康都被这些字母给震住了,一心学习,以他们的学识,只要掌握方法,也能够给更多的汉字注音的——拼音这东西,对于古人来说,古怪是古怪,但是只要掌握方法,也是容易接受的,毕竟领先这个时代数百年,算是历史的先进产物,在后世,能盛行如此大的范围与人众,也不无道理。

    对于这些欧阳修是不了解的,他只知道在了解拼音的用法之后,他是震惊的,当场拍案而起,就要儿子摆驾赶往沈欢府邸,好在欧阳发以天色已晚不便打扰相劝,否则估计又有些地方要鸡飞狗跳了。不过欧阳发与沈欢相处了半个月,一直跟随处理事物,从杂志规划到审稿,再到排版与印刷,之后发行,都亲历亲为,对于要刊行的拼音字母,也大致算是了解一番了,说不上精通,不过以沈欢传授的理论,应付父亲的好奇与询问还能撑得过去。

    了解之后,欧阳修不敢怠慢,翌日就拽起杂志赶往皇宫了。拼音的价值,他哪有看不出来的道理!他从小苦读,也吃过启蒙认字的苦,加上一生宦达,更是一眼能够洞穿拼音对将来教化的功用,确切地说,有了拼音,今后小孩的学习将大大缩短他们的启蒙时间,只要他们懂得拼音,只要有了注音的字,他们都能懂得了。二十多个拼音字母,就是组合起来的所谓的韵母,相对于那些几千上万的汉字来说,也不算什么了!

    抢在别人发现这些功用之前给沈欢请功!这是欧阳修的想法,一发而不可收拾,沈欢这个年轻才子,他极其喜欢,总有提携之意,这次正好是个机会;加上如今儿子也跟着人家做事,看看杂志上编辑名列上儿子的名字,欧阳修就一阵感激,他如今年纪大了,更关注的是后辈的将来,既然对方看得起儿子,投桃报李,给他请功也不是什么希奇之事,更何况这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功劳!

    “欧阳大人,官家让大人进去!”有寺官出来汇报。

    “哦!”欧阳修从沉思中醒来,之后整理官服,接着才跨步进去。

    “欧阳参政,是否有什么大事发生,听寺官来报你急急忙忙的?”官家赵曙急着问道,生怕这个天下又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了。

    “陛下,天佑我大宋呀!”欧阳修先声夺人。

    “哦!”赵曙嘘了一口气,至少不是什么坏事了,之后反应过来,“天佑大宋?欧阳参政,难不成有什么喜事了?”

    欧阳修也笑道:“正是喜事,臣今得一物,有了此物,臣敢说,正是大宋之福,也是天下文人之福!有了它,今后稚儿启蒙,再非难事了,陛下请想,若有一物能让一个斗字不懂的稚儿一个月之内可认字数十数百,使大宋教化天下便利不知几倍,岂不是天大的喜事么?”

    “什么?”赵曙听得不是很仔细,“你说一个月可让一个一字不懂的人认字数十数百?”

    “正是,陛下,臣保证,这个稚子并不是什么特别天资聪颖之人,而且记住了字,只要此物还在,也不易忘记。”欧阳修准备吊起官家的胃口再揭开谜底,也好让他对此更感兴趣。

    赵曙乐了,笑道:“欧阳参政,你可不能寻朕的开心呀,别人认字,由夫子手把手教导,一年下来,也不过能记数百而已,而且不少人时间一长又忘掉了,你说一月能记上百,还不容易忘记?恐怕言词太过了吧”

    难怪他会怀疑,在古代,认字只能由启蒙老师一个字一个字教导容易之字,待用力记下后,才以各种切音之法对应这些字学会其他字,是非常麻烦与吃力的事儿,若儿童不用心,或者笨懒,容易忘记,数年估计也记不住多少常用字。看看天下百姓,大多连自己的名字都认不得,除了没有机会学习外,认字困难也是一个因素!如今听得欧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