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五章 京城形势 (第2/2页)
? 曹老太后神情几有着几丝缅怀,幽幽地道!“说道范希文,仁宗他老知家娆十大为悔恨,总是说最对不住的就是他与秋青两人,他们范家为我大宋做出过莫大的贡献,已经委屈了他的先人,如果可能,就多为照顾他的后人吧!” 高太后恍然,曹老太后虽然没有明着表态,却是隐晦地告诉他,尽可能保全范纯仁吧。 曹老太后又道:“这个范纯仁家学渊源,深到范希文的真传,范家四子里除了当年他大哥名望在外,属他最优秀了吧?” 高太后承认:“谦谦君子,确实高人一等。” 曹太后盯着高太后的眼睛,道:“如果按哀家这个老太婆的眼光,朝中谁都可以不用,但是这个范尧夫非用不可!” “谁都可以?”高太后大为震惊。没想到曹老太后对范纯仁竟然有着这么高的评价。 “对,任谁都没有比他更为合适!包括司马君实和王介甫!” “啊?”高太后轻掩小口,忍不住惊讶。 她有点想不通,以才能而论。范纯仁比不上王介甫;以识人用任。他也比不过司马光。怎么曹老太后偏偏对范纯人青睐有加呢? 曹老太后呵呵笑道:“是不是觉得哀家老糊涂了,连看个人都看不准?” “媳妇可不敢!”高太后赶紧陪笑一句,曹老太后是谁?那可是陪伴仁宗皇帝走了大半生风雨不动的人物。从妃子,到皇后,到太后,再到太皇太后。几十年深宫沉浮。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用民间的话来说,妇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米还要多!随便拿出一小点心思,就足以他们应付好半天了。 曹老太后突然蹙了蹙眉头,若有所思,喃喃说道;“不过有个人老太婆还真是看不准” 声音太高太后一下没听清,紧张询问一句。 曹老太后轻轻摇头,摆脱了遐想,回过神来说道:“天下的读书人很多,能人有如过江之鳞。我等有朝廷正统大义,就算有些许遗才民间。可是大部分依然为我所用!既然如此。你觉得我等用人应该最注重什么?” 高太后不敢胡乱猜测,都说才能不是关键,其余答案太多,说不出一个确切的来。 “还请娘娘不吝教诲。”高太后摆出受教的低姿态。 曹老太后看着她笑了笑,道:“对于我等皇室来说,忠心不是最为重要的本质吗?”“哦!”高太后恍然,诚然,对于拥有天下的赵氏来说,没有什么比别人的衷心来得更重要了。 什么孝,什么懵,他们诚,什么信。统统都是堂皇的说辞罢了,要把他们统合在一起,还是归之于一介。“忠”字。 “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 高太后若有所悟地点点头,道理很明显,却不大方便直说出来。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朝廷耍的都是能忠心于天子的臣子。 不过高太后却又一点蹙眉。 曹老太后见状笑问:“是不是想问怎么知道范尧夫要比司马君实与王介甫要忠诚?” 高太后不好意思地点头。 “先声明,”曹老太后顿了顿。“哀家不是说司马君实与王介甫不衷心。而是相对来说,范纯仁更纯粹罢了。” 高太后又是点头,这个天下小如果说司马光与王安石都不忠于天子。那还有什么人敢说是衷心的? 用力想了想,高太后叹道:“媳妇还是想不通为什么说范纯仁更衷心。” “为什么?”曹太后轻笑一声,“因为他父亲是范希文!” 又是范仲淹? 这两者有关系吗?因为范纯仁是范仲淹的儿子,所以说他更显得比司马光等人还要忠诚?这是什么道理? “这,”高太后只能强颜欢笑。 “是不是觉得难以理解?”曹老太后扭头笑着问她。 高太后道:“娘娘还是教教愚钝的儿媳吧。” “是好东西呀。 ”曹老太后悠悠说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遵循天道,建立自己的功业。让后人都知晓自己的美名。让父母也跟着荣耀”这是孝道的终极目标! 高太后全身一震,先是思索,之后眼中尽是恍然之光。 原来是这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是天下文臣的楷模。是典范。当年他主持改革,有人诬陷他要另立新主,范仲淹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主动请辞,飘然而去。自此什么功业,什么壮志,通通消遣于山水湖江之中了。 范纯仁是至诚至孝之人,为了维护自己父亲的名声,他不能懈怠,还要做得更好!这样他才不堕父亲的威名,才能使范氏满门不堕声望! 孝也是忠,忠也是孝。 这一点在范纯仁导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除非他是大jianian大恶之人,否则他会比别人付出更多来维护自己的忠诚! 高太后喃喃说道:“果然是好东西” 曹老太后叹道:“现在明白哀家为什么说范纯人最可以重用了吧?” 高太后反应过来,恭敬地答道:“多谢娘娘教诲。” 曹老太后自嘲一笑:“教诲?有些话哀家与官家也说过无数次,不过他有多少听得进去?如今的朝堂”唉!” 高太后惶恐说道:“娘娘,官家是年轻气盛,一心想要大宋天下能够繁荣昌盛 “哀家知道,哀家也没有怪他”曹老太后摆摆手,“范纯仁怎么处置,你心里有数了吧?” 高太后呵呵笑道:“娘娘说笑了,我妇道人家,垂帘于后已经感觉很惶恐了,怎么可能会处置朝廷大臣?前些天信使来报官家一行已经到了应天府。依路程来推算,想来再过个三四天可以到京城了吧?” “你的意思是,” “朝堂的形势,儿媳觉得拖那么三五天不成问题。一切就待官家回来再说吧,官家还年轻呢!”高太后淡笑说道。 曹老太后一愣,不由笑了,她这个媳妇,看来也不简单嘛。 不过,曹老太后像是自言自语一样:“不能拖,不能拖,” 高太后一时没听明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