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南图_第二十一章 沧州月,夜煮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沧州月,夜煮血 (第1/2页)

    静谧的夜里,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蟋蟀凄凄地叫声。一草一木都像裹着白衣睡着了一般,无风,只有星星小雪轻盈洒落。灯火映着车辙,映出了满城的梦幻,也映红了“沧月酒楼”的招牌。

    雕檐映日,画栋飞云,楼阁亭榭连廊相接,飘雪点点,背幕上绣着一轮明月。

    丁巳年腊月十五,全沧州最大的酒楼生意格外好。因为纠缠了北郡数十天的大雪累了,换作点点小雪点饰人间。人们纷纷出行,尤其是年轻男女,大都穿着与雪一般的纯白色大袍袖,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

    沧州城,北郡第二大城市,紧紧挨着中心长风城,中间只隔一条天水河。

    沧月酒楼坐落在沧州繁华的流水街一侧,魁伟耸立着,是整个沧州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它在城内运营了一百七十八年,尽管内部隔年就会有一番修葺,但外墙上参差斑驳的印痕,仍然使它身上显示出岁月的力量。

    朗月照楼,楼中灯火辉煌。这座楼的主人更替了六代,管理这座酒楼的李家便是沧州唯一的大家族。

    李家,用它的一只手遮住了沧州的天。

    在这天底下,李家数百年的低调行事,甘愿做了隔壁长风城的陪衬,使得这一座沧州城成了北郡除了长风外的又一颗明星。

    李家人前仆后继地建设着沧州,家业覆盖全城,除了沧月酒楼还有数不清的李家店铺,李家商行,就连沧州国安局驻点里的七个人,六个人都来自李家,沧州守军百人,半数由李家青壮组成。李家人建丝厂,建学院,建医馆,癸卯年正月初一,李家家主李启元获封沧州城主,李家大宅便成了沧州城主府。

    我倚在一棵大松柏下,看完了沧月酒楼门口一座石碑上对沧州李家的概述,又抬头望了望酒楼的户牖轩窗,隐隐透光,照得漫天飞雪熠熠,火树银花,心想道进去体验一次也是无妨。

    才一步踏入,从未感受过的璀璨金光直逼眼眶,那种与冬日阴冷色调产生强烈反差的冲击感逼得我一阵晕眩。

    “客官,几位啊?”一个一身艳红色长裙的女子扶住我问道。

    第一次被一个女子扶住,这样的感觉十分微妙。即使隔着黑白长袍,我仍然能感觉到她那双素手手心的温度,在那一瞬间我甚至有点不太想站稳。

    她像是察觉到了我的心思,眉头一挑,说道:“客官,您站稳,小女子这可支撑不住了啊。”

    像有一只毛虫爬进袖子,我登时站稳,面露尴尬,一边整理长袖一边适应着这灯火,回答道:“一个。”

    “那请里堂坐。”她打了一个手势,示意我自己进去,而她依旧临门而站,红衫长裙,恢复了优雅的姿态。

    我一路向里,每一节楼廊都有穿着艳红长裙的侍女指引,一路七绕八拐,廊墙上都是书上写的山水点墨,书法大作,我欣赏不来,倒是看得清左右拐角的精致陶灯,制得如龙头一般,惊猛雄浑。还有那天花顶的连枝灯,金光绚烂,烘托起一整个酒楼的纸醉金迷。也就是这等烛光,能在我初进门时令我狼狈。

    一层里堂,内分九厅,每厅各设大小九桌,一位侍女引我至其中一厅,仅剩一小桌空置着,那便是我的座位了。我没着急落座,环看这厅内墙幕刷成雪白单色漆,点着琉璃彩光珠,四根厅柱顶梁而立,镌刻了龙飞凤舞的祥瑞花纹。铺了一地霞红色长毯,走在上头温润舒适。厅门浮有木雕,门上挂着镶金大匾——煮雪厅。

    原来红毯白墙,恰似暖冬煮雪。

    那一位侍女一眼看出我的震撼,掩嘴一笑道:“今日雪较往日小了许多,所以楼里生意火爆。这煮雪厅是北澜院的专厅,但今天只剩下这一小桌了,所以您有幸被安排在此。”

    我头一侧问道:“北澜院?”

    她似早有准备,边带着我至桌旁落座边解释道:“北澜院是沧州最大的学院,文武兼修,这里除了您都是北澜院的学生。”

    我靠着尚显冰凉的扶手玫瑰椅,发现确实这厅内坐着的清一色都是穿着白袍的青年男女,点了点头。

    要完一壶小酒两碟小菜,我就没有再点多余的东西,于是那位侍女悻悻然走了。在宣明时我曾在殷成希那顺手讹来一笔小钱,只够我挥霍这一段小酒小菜。我对几十文钱的概念不深,有钱没钱我都能照旧活着。

    我观察着那些北澜院学生,推杯换盏,繁弦急管。学院一词自我小时便不存在我的生命中,后来在书中读到才知道这世上有学府这类东西。但在酒楼里我能看到的不过是男人酣饮女人巧笑,觥筹交错,银铃莞尔,畅所欲言,由于这热闹的氛围,他们都没能关注到我。

    于是我听到了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