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节 失望 (第2/2页)
简单,但是确实最繁琐忙碌的地方,毕竟每时每刻都有很多病人拿着方子过来配药,而一个方子,往往就要配几十种药材,药材的分量也往往都不一样。 而齐舒即使是真的决定好好打下手,事实上,也没有太多的配药师让齐舒做事,毕竟她年纪小得让人有奴役童工的罪恶感,除非实在分身乏术。 坐在配药房角落的桌子前,齐舒看着不远处的配药师们,来来去去,抓捡各种药材的忙碌身影,鼻间则是各种药味混杂在不大的配药房,带来一股淡淡苦涩的中药味,长时间呆着,身上很容易便会沾染上不小的中药味,往往每个配药房的医生回去都要先洗一把澡,这种味道喜欢的人很喜欢,更多的人则会觉得难闻。 不过齐舒自然是觉得闻着很舒服了,因此对于有人嫌气味难闻的药房,她一点也不反感。 配药房的配药师,将药方上的药材配置好后,会将处方,放到一边桌上的小筐子里,于是在和配药房里的人混熟后,齐舒就帮着将处方简单的整理下,分门别类存放起来,而在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齐舒则会把这些处方,仔细看一看。 却失望的发现,齐舒觉得有些方子,大多是照本宣科,有些用药上面,都是囫囵吞的,不同性质的外观相似的疾病,往往不能够很好的调整用量和用料,至少,齐舒觉得有些药材要多一些,有些要少一些,或者改动几味药材,药效可能会更好。 想了想,齐舒觉得,自己虽然暂时还看不了病人,但是这些处方,自己倒是可以试着重新开一下,或者调整下,然后让师傅给自己把把关,虽然没有直接给病人治疗来得好,但是也算是变相的临床治疗了,对于实际经验的提升,还是很有好处的。 于是上午记忆一些方子,自己进行处理,下午韩海国将这些处方的不足与优点一一指出来,再跟齐舒自己开的方子进行对照,这样教学相长,齐舒的临床处方水平可谓是直线上升,虽说她各种医药知识学习得不少,但是毕竟大多数是理论知识,医术的提升,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实践。 毕竟,处方是死的,人是活的,实际病情往往有各种不同的情况需要注意,比如感冒的病患,可能是受凉了,也可能是受热造成的,受凉受热又可能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这些在开药方的时候,就要体现出区别。 而处方的高明与否,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说这个药方能不能治疗病患,而是该药方有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症开出,是否能够较快较好的治好病人。 毕竟一般的药方,只要不是对身体有害,多开几种药,分量不要过量,总是能把病症治好。 高明的药方,则是用更精确的品种,更少的量,更短的时间,把病症治好,当然这种高明往往也是需要长时间和经验积累的。 这个时候,齐舒才真正体会到,有师傅和没师傅的区别。 韩海国几十年的经验,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慢慢通过各种处方,传授给了齐舒,而齐舒也就能比一般的医生医术提高得更快,而不仅仅只是如原来那样,仅仅是刻板的背下各种药方。 当然,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齐舒也很失望的发现,中医院的医生水平比她想象的还要差得多。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经过早年的斗争,现在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并不多,更多的是仅仅上了几年大学教育就来上班的医生,他们又不像齐舒过目不忘,还有个堪称国手的师傅,实践cao作上自然差得多。 因此,也就造成各种诊断准确精确率不高,针灸处方的水平很一般的状况。 同时,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会有中医西治,西医中治的情况,把中医院弄得有几分四不像,可能他们与西医院最大的区别,不过是用药上,用的最多的还是中药。 总之,齐舒是各种失望。 不过这样的情况,一直到齐舒重生前,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失望了一会也就淡定了,这不是靠个人的力量,所能改变的。 只能说,尽可能的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医术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扬和提高罢了。 华夏确实有很多水平高深的知名中医,医术各种神奇,但是这种传说中的中医生,往往是普通人接触不到的。 更多的人所知道的是,中医很有效,但是好的中医生却往往找不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