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49 长安失陷 (第1/2页)
潼关城高沟深,哥舒翰坚守不出。眼看李光弼和郭子仪势如破竹,安禄山急的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陛下可用计,引诱哥舒翰出兵。” “哥舒翰狡诈jianian猾,只怕没有这么容易中计。” “陛下只管诱敌就是,其余的事情交由我们来做。” 这时身边大和尚,给安禄山出了一个主意。其实很简单,就是示敌以弱。安禄山虽然心中疑惑,但此时没有其他好办法,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安禄山命令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精锐部队则隐藏起来。天宝十五年六月初四,哥舒翰果然率领十八万大军出了潼关。 安禄山惊喜异常,再看旁边的大和尚,却面色平静,一副早知如此的模样。 实际上,佛门渗透各处,除了一些小吏之外,也包括朝中重臣,比如杨国忠! 杨国忠现在是宰相,跟大唐可谓一损俱损,当然不会帮着佛教毁了大唐。但只要掌握他的脉门,让他做些事情还是很简单的。 比如这次,正是佛教暗中撺掇杨国忠,说哥舒翰拥兵,日后必将威胁到他的地位。出于这种担心,杨国忠这才上奏李隆基,加上安禄山老弱病残不满四千的假象,李隆基这才下旨哥舒翰出兵。 哥舒翰明知出兵必败,奈何皇命不可违,只能含恨出了潼关。 第二天,在灵宝西原,哥舒翰大军与崔乾佑部相遇,崔乾佑是安禄山手下大将,早已布置好埋伏。 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将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初八的时候和哥舒翰决战。 唐军五万大军在前,十万在后,另外还有三万在黄河北岸高处擂鼓相助。两军交战之后,只见叛军阵势乱晃,军旗丢的到处都是逃走,便乘胜追击。 “不好!小心埋伏!” 一直追到山谷之后,哥舒翰察觉不对就要后退。但是已经太迟,十几万大军哪那么容易掉头。 “杀啊!” 紧接着,两边高处喊杀声震天,出现大量精锐叛军。与此同时,大量滚木礌石从山坡落下,狠狠砸向中间的唐军。 “冲!往前冲!” 眼见大军挤在山谷,一时间死伤惨重,哥舒翰连忙下令,让车马在前冲锋,试图强行打开一条生路。 但是可惜,叛军在前面拥堵了大量草料,焚烧之后浓烟滚滚,根本辨不清方向,唐军越发混乱。 如此一直持续到日落时候,十五万唐军就这么打败。黄河北岸的三万大军,见状也溃散逃走。 哥舒翰只带着区区几百骑,狼狈逃回潼关。潼关外面有三条沟壑,都是两丈宽一丈深,唐军逃回的人马掉进去,很快就填满,后面人马再踩着尸体过去。 可怜十八万大军,逃回潼关也只八千余人。 第二天,崔乾佑攻破潼关,哥舒翰狼狈撤到远关西驿。 哥舒翰张贴榜文,想要召集失散的士兵,继续把守潼关。但是没想到,此时吐蕃将领火拔归仁带领人马将驿站包围。 “将军二十万大军,一战全军覆没,如何面见天子?想想封常清和高仙芝的遭遇,与其被皇帝杀死,不如投降安禄山!” “我等食君俸禄,怎可做这种不忠不义之事!” “那就得罪了!” 哥舒翰拒不投降,结果火拔归仁等人直接把他绑到马上,连同其他不顺从的将领,一起去投降了安禄山。 李隆基利令智昏,再加上jianian臣鼓动,错误估计形势,过早的出兵反击,使得潼关沦陷人地两失。 如此一来,长安没了防护屏障,叛军占据洛阳、潼关两地,如同下山猛虎一般扑向长安。 “我大唐难道就这么完了?” 潼关沦陷,消息很快传到长安,这天早朝,看着下面区区两三人,李隆基悲从中来。盛世大唐,难道就这么亡了? “朕不甘心啊!来人,下旨,朕要御驾亲征!” 李隆基满心愤恨,接着在勤政楼下达一条旨意。 “御驾亲征?” 听到这个消息,百官士兵都是一怔,接着又是一阵摇头冷笑。 “鬼才信呢!” 当天晚上,禁军仪仗迁到大明宫,由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编六军,赏赐了大量银钱,然后从马厩挑选出九百匹快马。 这些事情暗中进行,皇宫外面一无所知。眼看叛军逼近,等到天亮黎明时候,李隆基带着他的杨玉环姐妹、皇子皇孙,以及其他后妃,连同杨国忠、陈玄礼等近臣,从延秋门逃出长安。 李隆基所说御驾亲征,不过是个烟雾弹,他早已想好要逃走。逃出长安换个地方,他还是皇帝! “果然……” 长安上空,看着出逃的皇帝,米小侠嘴角冷笑。 中间虽然有佛道相争,但事情的发展,果然还是如同他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