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难为_关于文中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于文中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 (第1/1页)

    一直都想写一篇开篇的感言啥的,可是呢,最近家里的网络太不给力哈,一周之中,坏了三次,每次差不多两天。偏偏又赶上新书刚刚上传的这段日子,所以这篇感言也就没能写成。

    今天网络刚刚修好,我决定赶紧写出来,然后上传。

    这篇文的故事内容,和放排有关。说起来放排,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大概也就是能够从《闯关东》等影视作品上还能看到一点儿了。

    长白山,不仅有着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丰富的林木资源,红松、云杉、冷杉、赤柏松、紫椴、黄菠萝、水曲柳等等优质的木材,将长白山装点成郁郁葱葱的生命之山。木把,就是一种从事着木材的砍伐和流放的人,他们冬季伐木,等春季大江解冻的时候,将砍下的木头穿成木排,流放到山外。为了互帮互助,他们又自发的组成了行帮,木帮的名字,由此而来。

    长白山一带伐木放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末期。《奉天通志》中曾记载,1309年,“辽阳行省采木于长白山”,“流下鸭绿江”。可见,那时的木材砍伐与流放已经形成了规模。

    然而,三百多年后,由于清王朝将长白山奉为圣山,将它作为皇家私产加以封禁。所以,当时的伐木业也完全在朝廷的控制之下,仅作为军备供给儿存在,普通百姓无法涉足,长白山民间的伐木放排业也一度的凋落了。

    直到1861年,朝廷终于解禁放肯,从而引发了闯关东的热潮。关内各地的流民来到了长白山,有的人来到了鸭绿江畔,重新干起了伐木放排的行当,从而导致了木把的大量出现。二十世纪初,鸭绿江畔的森林采伐达到了鼎盛期,据《长白县志》记载:1924年,长白县有二百多家木场,木把两万余人。庞大的木排从长白山出发,一路浩浩荡荡,穿越崇山峻岭,最后到达辽宁丹东。正是当年的木把,开拓了这条与山外世界紧密联系的黄金水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加强了对森林的保护,木材的砍伐量锐减,鸭绿江上的木排也逐渐减少,直到彻底的消失,木把这一行业,也彻底的走到了尽头。

    现在,也只有我们去长白县旅游的时候,偶尔的会看到对岸的朝鲜,还会有人从事着这种古老的运输方式。

    这就是我写这篇文最开始的初衷,不过,由于写的是女频文,所以很多东西,都不能写的太详细了。放排的过程,真的是太多的意外,太多的惊险,很多人一个不小心,就会没了命。那时人们常说,“一年三千鬼祭江”。就能说明了这其中的凶险。

    本文属于架空,因为我实在是不想直接些清末。但是里面的一些地名什么的,基本上按照清末时的来,这样我们看着的时候,也能容易理解。

    下面说一下人物的设定,朋友看了这文,都说前面看着很揪心。的确,我写的就是一个农家大姐,在父母全都离世之后,负担起养育弟妹的重担,拼命的去挣钱,努力的让弟弟meimei们过上好日子的一个故事。这其中,辛酸难免,但是我尽力会写出其中的快乐。

    因为我本身也是家里的老大,而且当初我的母亲离世的时候,我才二十多点儿,我的父亲,由于车祸,神智上有些不太好。后来meimei考上了大学,是当时政府出资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不过,生活费得需要自己出。那时我在当地的一个地板厂打工,挣得钱,大半给meimei带走当生活费,剩下的作为家里的生活费。如今meimei已经结婚,然后我和meimei两个人奉养着父亲。

    所以每每想起当年的情景,心里总是有很多的感慨。当然了,我比较幸运,因为那时候我还有一个慈祥的奶奶,是她陪着我和meimei,一起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一直就想写一个长姐的故事,这一次终于将自己心中想的,写了出来。

    以上,就是我写这个故事的初衷。呵呵呵,还请大家继续关注本书,继续支持这本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