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第1/2页)
一颗爱国心好理解,为什么有民族自豪感呢?因为就在春节联欢晚会之前传来消息,下一届的夏季奥运会将会在华夏举行。为什么一个这样的消息可以让林忆,可以让全国人民都充满民族自豪感呢?因为…… 如果说,在我们的星球上,有一个可以让全人类欢乐地走在一起的节日,那么,这个节日只能是奥林匹克;如果说,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一件能够以自己精神与体魄的强健而赢得荣耀的事业,那么,一定是奥林匹克;如果说,在我们的时代里,有一个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民籍以寄托和平进步的“同一个梦想”,那正是奥林匹克。 上个世纪初,一些华夏学生投书《天津青年》杂志,发出了“奥运三问”:华夏,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经历百年的不断追求,这三个问题全部有了答案,华夏民族的奥运梦想终于实现。 1909年春天,刚刚从欧洲考察归来的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回到天津,在一个田径运动会发奖仪式上,他用幻灯机给大学生们放映了第4届奥运会的照片。“奥林匹克”这个名词在那时已开始在华夏流传。《万国公报》预告了1900年第2届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华夏对奥林匹克最早的记载。张伯苓将这一新生事物视为希望,他决定投身教育,去锻造国人精神;推广体育,来强壮国人体魄。他在天津创办了南开大学,并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华夏腾飞之时!”1905年5月28日清晨,当钟声响起,京都大学堂的举人和贡生列队集合,他们放弃了丝绸袍褂,穿上统一的棉布运动服,白色短衫,裤脚扎紧。这次运动会开了华夏高校运动会的先河。从这张日程表上,我们可以看到比赛的项目很多,有100米跑、跳高、跳远和投掷等项目。这次运动会成为当时京城社交圈里的盛事,各国大使及夫人和各国报馆的记者也观看了比赛。1910年10月的南京,另一次学校间开展的大型运动会出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在跳高比赛中,华北选手孙宝信身体2次越过了横杆,但头上辫子2次将横杆碰落,气得裁判大叫:“割去头上的辫子!”许多运动员也都跟着高呼:“割辫子!”就在这次运动会举办的一年后,千年帝制便随着清王朝的轰然崩溃,走到了终点。 那么:华夏,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面上,震惊中外的中日甲午海战爆发。结果不可一世大清王朝海军舰队弹被丸之地大的的小日本海军击的粉碎。此次战败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清海军人员平时疏于训练,体格不够健壮。假如没有勇武的精神,没有健壮的体魄,即使把全世界威力最大的巨舰快炮交到清海军的手里,那也只是徒增摆设而已。因此,最早的体育运动率先在军队里展开了。1895年,大清帝国新式陆军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他们决定放弃武术,改练军事体cao,唱《大帅练兵歌》。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华夏队和华夏台北队正是踏着这首在华夏历史最长、广为流传的军队进行曲相继步入会场的。 20世纪初期,从学校到军队,神州大地兴起一股体育强国之风。体育,正在这座东方帝国的晨钟暮鼓之中孕育着开启民众心智,激发自强斗志的风暴。走进共和时代后,体育,逐渐深入普通华夏人的生活。奉行“军国民主义”的“军事体育”向平民化和实用化方向转变。体育这项运动正有条不紊的在神州大地上慢慢展开…… 1932年7月30日,仅有6人临时组成的华夏代表队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么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枚奥运金牌?四年后,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这一次,华夏派出的体育代表团总人数达到了139人。虽然华夏在柏林奥运会竞技项目中失利,但在表演项目中声名大振。华夏武术首次在欧洲赛场亮相。而华夏武术运动员表演了单刀对枪、空手夺枪等项目,真刀真枪的真功夫让欧美观众看得如醉如痴。伦敦时隔40年之后,第二次成为奥运会的东道主。华夏派出了33名男性选手,参赛规模远不如1936年。在伦敦,华夏队又一次一无所获。 20世纪上半叶,华夏内忧外患,国运衰微。体育自然也无所依存,风雨飘摇中的华夏奥运事业举步维艰。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新华夏在一片争议声中成立了。随着这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华夏人民的体育热情和竞技水平日益高涨。那一年,华夏男篮以67比62战胜了世界亚军苏联。预示着新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