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科举 (第2/2页)
说外人,就是和他相交莫逆的朋友,也很难知道他心中所思所想。 “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有一天我代表朝廷的时候,面对满天下的灾民,也茫然无所措,不知道自己能救多少人。” 许薇姝半晌无语,叹了口气,坐在一边,撑着下巴笑道:“有什么我能帮忙” 能救一个是一个,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满京城的文武百官们来不及去在乎灾民,为了君王的颜面,他们还得极力压制流言,让这个国家海清河晏。 今年是大比之年。 往年都是忠王和义王各出花样,争夺这些未来的官员们,不只是争夺,当然也少不了徇私舞弊的情况发生。 今年到是不大一样。 虽然好几个主考官,副主考官按照常例,都跑去和方容碰个头,暗示一下太孙殿下您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没 比如说哪个士子您比较看好 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清楚,科举虽然号称绝对公平,万岁爷也厌恶徇私舞弊之举,毕竟这是很多寒门子弟唯一改换门楣的希望,和勋贵子弟不同,他们若是不经过科举,一辈子也别想踏入仕途。 可这个公平,也只是大体上公平。 皇太孙只要看好某个人,那么这个人就肯定是人才,哪个考官也不会在这方面阻拦,他们就算拦住了,人家太孙想让一个人做官,那对方绝对不会比正经科举出来的官员升职速度慢。 这种事儿,连万岁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爷心里也清楚,就说一榜进士,前三甲,还不是由着皇帝喜欢,皇帝说谁是状元,谁就是状元 官员选拔出来,终究是要为大殷朝卖命的。 今日主考官们却吃了闭门羹。 也不算闭门羹,而是那位太孙半点儿不在意,根本像不懂潜规则似的。 一出来便道:“诸位大人都不是第一次做考官,我就不叮嘱什么了,只一点儿,如今诸事纷杂,务实比务虚重要,还请诸位多为朝廷选拔些务实的官员出来。” 就这一句话,把人打发走。 几个主考出了皇宫,哭笑不得,互相抱一抱拳就散了去,心里都有点儿谱,这一届的考生,他们还是得选些稳重知道怎么处理庶务的,文章需得写得有实料才好,文笔华丽,歌功颂德那一套不大管用,恐怕一部分所谓的才子怕要吃点亏。 不过,太孙到是稳重。 往年义王和忠王要是争得这样的机会,那简直恨不得直接撇开考官,自己去选人,眼下这个主子,却乐得做甩手掌柜,不光不登门传话,他们都主动送上去,也没别的特殊暗示。 虽然是好事儿,几个考官还是有些别扭。 上面一句指点没有,做事就得仔细些,要不然一不小心把太孙看重的人给刷没了,太孙嘴上不说,也要失望。 那样的话,即便是他们不吃挂落,以后再当这个主考的机会,可就真比较渺茫。 有志一同,一群人都散出去,探问下太孙的亲信,朋友,故旧,亲戚什么的,有没有参加科举,哪个确实学问不错,有些名气,有能力考上进士,都要心里有数才是。 许薇姝帮自家男人干活之余,也难免听两句关于科举的内幕消息。 看卢玉衡指点徐峰,让他什么都不用担心,安安稳稳去考试,考个二甲进士应该很有希望。 她一听就笑了,怪不得人们说考科举也要看运气。 这个运气可不算虚无缥缈。 许薇姝想了想,运气来了,还是得临时抱佛脚,用用功,就替方容打发他们回去温书,别在书房呆着。 “你们考个好成绩出来,别给太孙丢人,以后升迁也容易。” 都是方容的班底,很高,那更不应该落人话柄,一开始就把能做的,都做到尽善尽美才是。 除了方容手底下这几个,许薇姝那帮洞箫山出身的学生里头,也好些要参加科举。 他们年龄普遍不大,像毛孩儿几个都不能参加,主要是一开始没在意,考秀才的时候给错过了,现下自然是没他们什么事儿,但洞箫山上本来就有一门心思科举,如今顺顺当当考过来,又非常顺风水顺地考中了举人。 许薇姝也高兴,干脆就就近准备了一套房子,把他们都叫到一块儿,又让方容请来名师去给他们讲课。 现在自然来不及讲什么具体的,但弄清楚考题的类型,说说科举一些关窍,对于第一次参加的士子们,也很有帮助。 方容亲自开口请,当然都是当世大儒,能得他们讲两天课,就是考不上进士也不亏。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