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2节进宫(3) (第2/2页)
选了自己姑姑的孙女;而后又选了太后娘家的孙女;最后,才是皇后娘家的孙女。 皇帝的意思,大概是不想让薛家的女儿入选,免得将来太后、皇后的娘家都是薛家。 薛家外戚太过于权重,压制皇帝! 用曾经的后族来制衡新的后族,大约就是皇帝想要的。 而皇后娘娘想要在后宫永远位尊权重,她就需要一个和自己同心的皇后。有谁比自己的亲侄女更加稳妥? 哪怕太后和皇后将来会有分歧,可她们想要维护权利的后盾都是薛家,这一点她们不需要去争斗。 人一旦尝到了权利的美味,就不想放手。 皇后娘娘十几岁进太府,那时她和盛贵妃娘娘都比太年长几岁,看着太和同龄的太妃情投意合。她们永远旁观。 而后太妃性格一天天变了,也渐渐失去了太的欢心。可薛良娣年纪也一天天大了。那时的太爷对女人的爱情,只会转移到更加年轻女人身上。而不会是她这个比太年长的良娣。 她大概一生都不曾享受丈夫的爱情。 她从良娣熬到太登基,成了皇贵妃。又被太后和皇后压制,直到皇后娘家作乱,皇后暴毙。太后发病,她才能出头。 从最青春岁月留下的阴影看来,现在的薛皇后不管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至少她都是个对权利很看重的人。 东瑗明白过来,皇后娘娘唯一可能帮助那个病重的元昌帝私会东瑗的原因,就是太妃的问题。 而现在,皇后娘娘大约还没有和皇帝摊牌。 “本宫虽然是太的母亲,可太选妃乃国之大事,岂是本宫能插手的?”皇后娘娘笑容里有了几分无奈,“陛下如今看重祖父。除此之外。大约就是观文殿大学士柴大人、兵部尚书秦大人。太选妃,陛下定要过问他们几人。不过本宫几次听陛下夸赞太少师盛修颐,太也在本宫面前时时提起盛少师的好…….” 东瑗已经十分能肯定皇后娘娘宣自己进宫的目的了。 她需要盛修颐站队,站在薛家这边。 皇帝和太对盛修颐的意见都很看重,盛修颐的态度很重要。 有了镇显侯和太少师的分量。大概能为薛凤瑞增添不少的筹码。 “娘娘谬誉,陛下和太爷过奖了。”东瑗谦虚道,“外学问浅薄,不过是仗着祖父引荐,才能为太爷出力……” “九妹不必过谦。”皇后娘娘打断东瑗的话,“本宫知道九妹夫的本事。本宫就你们这些亲姊妹。这些妹夫,将来都是本宫和太依仗的。” 东瑗心里苦笑。 原来这就是政治。 东瑗只得表态:“外定会对陛下、娘娘和太爷忠心耿耿的。太爷既是外的主,也是外的学生。只有太爷事事如意,外才能放心……” 皇后娘娘这才满意颔首。 而后又说了半天的话。临走的时候,她还夸东瑗聪慧,盛修颐有贤妻如此,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东瑗和单国公夫人从坤宁宫出来,刚走了几步,薛淑妃就追了上来。 “九jiejie。你可有去祭拜过十姐?”薛淑妃眸中有泪。 单国公夫人不好呆在一旁,只得先告辞。 等单国公夫人走远了些,薛淑妃就倏然脚下一崴,差点滑了,东瑗和一个女官忙搀扶了她。 她推开女官的手,只让东瑗搀扶着。 两人靠的很近,她低声对东瑗道:“九jiejie,不要忤逆皇后娘娘。太殿下是出了名的孝,陛下身不好,撑不过明年春天了。” 她的意思是说:陛下身不好,最迟明年春天就要驾崩;而太当权后,自然会事事孝顺他的母亲。皇后娘娘不喜欢旁人忤逆她。倘若这次没有让她如愿以偿,大约以后会报复盛修颐和东瑗。 薛淑妃也听出了皇后娘娘的意思。 而后,她站直了身,这才跟东瑗正式告别。 “娘娘放心,臣妾心中有数。”东瑗给薛淑妃行礼,“娘娘福寿安康,小公主千岁。” 薛淑妃视线就变得有些模糊。有皇后娘娘的女官送东瑗,她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转身缓步回了自己的宫殿。 东瑗回头去看望。漫天大雪里,她穿着青灰色风衣,背影纤柔婀娜,却带着清寂。 东瑗想起她那时刻流露出的不舍,心里就有几分心酸。皇后娘娘还能时刻见见母亲和姊妹,而她,只能孤守着寂寞的宫殿。 见她对皇后性格如此了解,又得皇后的喜欢,总算有了份依仗,东瑗的心才好受些。 缓步走出了坤宁宫,女官搀扶东瑗上了马车,这才转身回了正殿。 皇后娘娘一直在等这女官的回话。rq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