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选妃 (第1/2页)
我躺在罗汉床上,直觉得头疼,忍不住揉了揉太阳xue,夏荷忙走到我身后,帮我轻轻揉捏,春桃则立在我面前,撅起嘴道:“五位嫔妃只有一位能随行,乃是她们自身的原因,与娘娘毫无关系,那谏议大夫也太不讲道理。”说罢又建议:“要不把梅御女暂时放出来,凑个人数?” 我还没答话,夏荷先反驳了过去:“不可,让梅御女去长乐宫礼佛,乃是娘娘的主意,如今出尔反尔,伤的是娘娘的脸面,再说太后正拿她出气呢,一准儿不肯放她。” 正是这个理,我赞许点头,道:“谏议大夫不就是嫌后/宫人口太过单薄么,那本宫便趁此围猎的机会,给皇上挑几个罢。” “娘娘要为皇上礼聘宫妃?”春桃和夏荷齐齐出声问道。 在我们大梁国,选妃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采选”,三年一次,由宫中派遣官员,到民间挑选良家女入宫;另一种,便是“礼聘”,由皇上或皇后下聘书,礼聘以德、才、或美色闻名的仕宦人家的女子。由“礼聘”入宫的宫妃,往往高人一等,这不仅因为她们大多来自权门贵族或皇亲国戚,更因为她们往往一入宫就被予以高位,不必从底层一步一步朝上爬。 “是,本宫要为皇上聘几位贤德的妃嫔,好为皇家开枝散叶。”我点着头,颇有些迫不及待,这倒并不是因为怕谏议大夫,而是随着边关大捷,使我愈发傲立于后/宫之中,所谓出头的橼子先烂,我迫切需要有些人,挡到我的前面去,为我吸引众人的目光。别看我们简氏一族而今风光无限,我倒觉得,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低调,不能让人挑了错去。 春桃随着我点头,道:“娘娘说的是,宫中空荡荡,没得让人说娘娘善妒无肚量。” 夏荷显然思虑得更远,道:“奴婢以为,礼聘的份位,不妨高些,免得太后、太妃,乃至于谏议大夫,都只盯着娘娘一人。” 我欣慰点头,赏她们每人一套骑装,好到时陪我去打猎。 我要为皇上礼聘妃嫔的消息一传出去,那些诰命夫人们就坐不住了,仕宦小姐们的生平简介和画像,嗖嗖地飞进后/宫,转眼在我书房的案面上堆成了山。 “王氏,年十五,容貌佳,品行……”春桃摊开一张单子,照着念给我听。 “停停停。”我打断她,责备道:“时间不多了,你念这些有的没的作甚?” 春桃愣住了:“娘娘不是要为皇上礼聘妃嫔,不念这些,要念甚么?” 我指了指书案上的另一堆单子,道:“念身份,念家世,父族、母族,都要念。”我顿了顿,又道:“至于礼聘之人是丑是美,是老是少,关本宫何事。”——也许关皇上的事,不过此等彰显贤惠的事,还是等我办妥当了再告诉他罢。 春桃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连忙放下手中的单子,另抽了一份念起来。 案上的单子实在太多,我听了一上午,头昏脑胀,而出行在即,容不得耽误,因此当机立断地吩咐春桃:“先别念了,挑几名正四品以上官员家的夫人,让她们携女陪本宫出游。” 旨意很快就传达下去,但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众位诰命夫人会想尽办法走后门,托关系,争取这几个伴驾名额的,但实际上却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到处走后门,托关系,希望自己的名字,消失在伴驾名单之上。 这样的局面,让我诧异之余,更生出深深的挫败之感,而春桃和夏荷两个,义愤填膺,早不等我吩咐,就下去查探原因去了。 人在气愤的时候,办事效率尤其地高,她俩很快就来回报——原因很简单,既然皇后娘娘要走正常程序,她们也得按照正常程序来——“礼聘”和民间嫁娶一样,是讲究规矩的,未嫁之前,怎能与夫君见面? 我能理解她们的心境,若是婚前失仪,即便礼聘入宫,也要掉份价,这是大多数仕宦家庭不愿看到的局面。 我之所以说是“大多数”,那是因为凡事都有例外,比如吏部尚书家的夫人黄姜氏,便表示愿意携她家的嫡庶两位小姐,随我一道去木兰围场狩猎。 我对黄姜氏的表现很满意,不然此次出行,一个伴驾的外命妇都无,我这做皇后的,岂不是很没面子? “娘娘,听说这次去木兰围场狩猎的,还有吐蕃赞普的第三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