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3 风力织机 (第1/2页)
为了不使三胞胎考试分心,所以,关于南方置产业的事情,大家就没有明说.现在,三胞胎进了考场,家里几个人就趁此机会开会讨论. 边峰拿出计划书,"我准备,先和万,洪二人南下,选址,买场地,真到了建厂的时候,大哥再过来." 梅朵说,"我问过林永青了,由于康熙年间的海禁,把人都往内地迁移,就是到了现在,那里还是人烟稀少.齐逸说过,晚清时,曾在那里建过一个船厂,如果可能,就选在那个位置.据说,就在马尾镇." 秦炼说,"我也是这样想的,据说,马尾船厂的位置还是左宗棠亲自选的,是一个天然良港.位于闽江分流马江北面.又说是,那个位置离出海口还有一段水路,那段路小岛密布,地势复杂,若非本地人引航,根本无法达到福州." 边峰记了下来.其实,他们对那里都不熟悉. 边峰说,"那我过几日就和他们先走了.只是联络实在不方便,我在外面也只得见机行事了." 几个人又进行了建厂的核算.几天忙下来.三胞胎他们也考完了. 也没人问他们考的好坏.他们五人在一起时还讨论着考试的试题. 边峰带着洪,万二人,及能海和尚去了南方. 梅兰妮和秦炼投身织机改造大业. 秦炼把朱达和他的助手一起带到了庄子上帮着干活.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忙了十几天,梅兰妮和秦炼先做成了一台简单的风力车床.这个成功大大的鼓舞了他们. 徐春来和朱达在一旁看见这台机器能消铁如泥,目瞪口呆了. 心想,怪不得华家老大的本领高,原来人家有个厉害的娘.朱达是更坚定了跟着秦炼的决心了.有这样的家传技艺,哪里还愁生意. 有了车床,又做出简易刨床,磨轮等. 通过陆本临买的煤,和铁矿石,也运了过来.这年头,铜,铁等金属都是朝廷控制物质,十分难弄.也是陆家牙行的本事大,才能弄一些,但在数量上每次有限制. 秦炼的作坊第一次炼钢.把人分成三拨,每人看守四个时辰一天. 梅兰妮也装模作样的在炉眼边检查.其实,这个小钢炉就比炼丹炉大了点,每次最多也只能炼出一吨钢. 这样过了四,五天,秦炼看后决定要出钢了. 把钢水引到做好的模范里,那温度,即使是春天,几个人也是大汗淋漓.又引湖水加以冷却.梅兰妮第一次知道,炼钢是如此艰苦的行业. 但是,徐春来等人看到炼出的钢,眼睛发绿了,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好钢啊. 在梅兰妮包头蒙脸的跟着秦炼干活的时候,老乐亲自从苏州过来了. 一见面,就告诉每兰妮,"大喜啊,五个少爷都上榜了." 哦,这就是说,全过了第一关了. 梅兰妮自然心里高兴,但是,她也不会为这事回苏州. 她对老乐说,"先别乐,四月份还得考呢.那几家保人还要打点,府试还要多一位保人,你看是请冯大夫做呢还是请金家阿伯做" 老乐想了想,"我看是请金家做好,金家种菜,和农还沾边." "那你去和金家先说好,府里礼房也去打点一下,再准备了给各保人的礼,我过几日就回去."梅兰妮显得很低调. 老乐只得自己回苏州了. 梅兰妮继续和秦炼做织机,两人比对着图纸.核对各种部件和零件.秦炼还制了把卡尺,这东西可是金属加工必备.徐春来等人学会用后,就手不离尺了. 梅兰妮看着秦炼这里没什么大问题,便回苏州去打点家里五人的考试事宜. 梅兰妮亲自带了礼品去李果那里拜访. 李果见五个学生都过了关,自然心里很高兴.真是可造之材啊. 加上梅兰妮做事大方.于是,也很愿意为他们的事情出面. 由他去礼房为五个学生报名,那就简单多了.李果曾做过李煦的幕僚,苏州府的老吏还是认得几个的.虽说时隔十几年了,当初的小吏已经混成了老吏,也是有实权在手的.加上,当年是他们求李果办事,而现在是李果求他们,还恩的同时,还有一种优越感.所以,这五人报名的事情很顺利. 梅兰妮还打听苏州知府的事,李果很是欣赏她这样的思路. 梅兰妮看来,这是理所当然,要考试,总得把考官的脾气弄明白.这年苏州的知府是傅椿.李果并不认识他. 但是,李果说,"前年,他才上任,就和三县知县勘察了虎丘一带,并勒石永禁在虎丘一带开设染坊.因为,先前开的染坊把虎丘的河流都染了.所以,这两年,染坊都迁到了娄门外.今冬,又通溶苏州各河道." 梅兰妮回去把这事说与那五个考生听.三胞胎一听,就知道了首尾.叶,屈二人还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