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记事_第400节咬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0节咬钩 (第1/2页)

    身体变差,营卫虚弱,各种状况就会涌现而至。

    谭氏不过是小小风寒,却看上去精神颓靡,竟有几分迟暮之相。

    平日里她脂粉浓,看不出来她的苍老。今日不知为何,她换了个清新的妆容,老态就一览无遗。

    她几年前就常生病。过不了半月,她自己又慢慢好起来。每隔三四个月,就要病一次。知道的,心疼她,为了这一口气,拼了命的活着;不知道的,只当她常装病。

    太后和成姑姑,是属于“不知道”的那类人。

    在她们眼里,谭氏狡猾多端,未达目的不择手段。有时候病得半死不活,都当她要死了,不成想过几日自己又好了。今日唱这出,定是事出有因的。故而,看着摇摇欲坠的谭氏,成姑姑面上关切,眼底却并不半分暖意。

    顾瑾之就上前,给谭氏请脉,等会儿回去给太后回话。

    谭氏心里不想让顾瑾之问诊。顾瑾之曾多次主动要给谭氏看病,定是居心不良的。怎奈她烧得迷迷糊糊的,脑袋里跟沾了浆糊一般,着实没有精力再多虑,又是太后派顾瑾之来的,她只得伸出手,让顾瑾之号了脉。

    顾瑾之请脉片刻,脸上表情舒缓轻松,并不似其他太医那般凝重。

    谭氏看着,心里陡然升起希冀。

    号脉片刻,顾瑾之起身,笑着对谭氏道:“皇后娘娘不过风寒小疾。认真吃些药,不日便可痊愈......”

    谭氏难得露出一个笑容,道了句辛苦。

    顾瑾之就起身,给谭氏开了方子。

    谭氏虽然年轻,身子却差得紧。

    她五脏六腑皆有毛病,特别是脾胃。

    脾胃乃是中州之土,四运之轴,生化之源,是身体的根本。脾胃不足,无法腐化食物。身子就没法子汲取营养。气血就不足以运行。气血不行,身子就如同死水。

    死水般的气血,如何能健康?

    发烧,也不是身子状况的一种警告。

    这些年。太后管理内宫甚严。太医进来问诊。都有规矩的。是不能见到娘娘们的面,隔帘问诊,仅仅是号脉。问问哪里不舒服,就造成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问题。

    其实这还算好的。

    顾瑾之记得祖父曾经说过,太祖时期,内宫是不准男人进入的。宫里的皇子、公主、嫔妃甚至太后病了,都不能让太医进入。仅仅是宫里的太监,把病家生病的情况,口述给太医,让太医开了方子,抓药来吃。

    这样问诊的后果,导致孩子夭折非常多。

    而后,才有儿科太医进入后宫。

    再后来,众太医皆可进入,但是规矩仍有。

    并非太医们医术不济,而是不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仔细问诊。

    比如食物无法腐化,就经常腹泻,谭氏肯定自己以为是肠道有疾,请了太医来,也说自己肠道不好。太医请脉,见脉象的确有如此症状,和谭氏相告相仿,就按肠炎等方法治疗了......

    长此以往,每次生病就治某一样,反而把最根本的耽误了。

    顾瑾之开了健脾汤。

    她又对成姑姑道:“我带了些安宫牛黄丸来,我去取一粒来,给娘娘服下,这烧今晚就能退了。再喝我开的方子,过不了几日便能痊愈。”

    成姑姑笑了笑,道:“王妃圣手。奴婢去替您取药吧。”

    “那药甚至名贵,我藏起来的。”顾瑾之道,“我自己回去取,姑姑稍等我,我去去就回。”

    成姑姑笑,只当顾瑾之开玩笑。

    安宫牛黄丸是清代温病学派的药,属于中医里的退烧药,最是名贵的。

    这个年代没有。

    顾瑾之随身带了些,都是前几年林翊制的。林翊制的药,药效最佳。他医术好,制药也是一流。这个年代的名医,都会制药。但制药和医术一样,也是要有技巧和积累的,并非人人都能做到高水准。

    林翊制药,十分卓越,甚至超过了他的医术。

    他是个痴才,不图名声、不贪钱财,不恋美色,所有的精力都在医术和制药上。

    精而专,才出高才。

    顾瑾之随身带着安宫牛黄丸,是怕孩子们路上染了风寒感冒,也想给父母和太后留些备用。从回来到现在,在太后跟前也没提到治病的话,就没有送。

    她亲自回了趟平就殿,把安宫牛黄丸取了一粒来,给谭氏服下。

    谭氏犹豫了下。

    她这么一犹豫,再回神时见成姑姑目光有异,顾瑾之也微微沉了脸,谭氏心里一突。她不怕顾瑾之,却不敢得罪成姑姑。

    成姑姑是太后最器重的人。

    谭氏想,顾瑾之是不敢当着这么多人面给她喂毒药的。谋害皇后,那是死罪,还要牵连到庐阳王和顾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