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99章 牛刀小试(一) (第1/2页)
随后,月饼的味道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接下来,自然就要开始大量生产,进行买卖。 石炉每次可以烘烤三十六个月饼,用时约一刻钟,那速度是很不错的,只不过做月饼相当费时,如果只是顾春芽一个人的话,做两炉月饼,共七十二个,只怕要两个小时,因为不止饼皮要精细,那馅儿也花功夫。 那么假如做四炉的话,一上午基本就过去了。 下午,晚上还要摆摊,根本就做不了几个。 四炉一百四十四只,如果是赚一半,三百文都不到。 太少了! 还不如卖凉粉赚得多,人还累。 顾春芽直摇头,不划算啊! “所以叫你教一下啊,你一个人忙得过来才叫怪了。”顾明瑞道,“我好歹还做过包子的,这月饼你当我学不会” “是啊,相公做外边的饼皮,你教我怎么弄这些馅儿,味道你再自己调一下,多省时间啊,不然咱们还能在旁边看不成”这是方茹说的。 顾春芽想了想也对。 这两天她索性就不出去摆摊了,专门教他们怎么做月饼,空闲时候又跑到卖花灯的摊子那里订做了一个大花灯,谁也不晓得。 她一路哼着歌回家,刚要进门,就见顾应华同顾应麟从家门口出来。 屋里,顾应全手里拿着两张银票,脸上的感动之色还未褪去。 杨氏在问他,“刚才三弟。四弟来干啥的”她在厨房刚拣完菜,一出来,那二人正好走。也没碰上面。 “他们给的钱,”顾应全道,“我不要,非得塞给我,说上回咱儿媳看病,他们手头也没钱,这是才凑够的六两。叫我拿去还债。哎,三弟平日的钱也是上交的,这些怕是省了好久呢。四弟也是……” 杨氏问,“你怎么还,他们都不要” “是啊,都急了。说不把他们当兄弟。”顾应全叹口气。“我只好拿了。” 顾春芽听了也不知心里是欢喜还是忧愁。 那两兄弟肯把自己的一点积蓄拿出来给他们还债,可见对顾应全确实是有感情的,其实,顾应华与顾应麟平日里表现的也不坏,一个在外当锁匠,勤勤恳恳,回来也不见有什么抱怨,也许性子直率些。却没有私心。另一个专心看书,虽说家里的事情不太管。可念书的用功劲儿还是有目共睹的,在上面并没有偷懒。 顾家,至少顾应全还有两个可以被称为兄弟的人。 只是,这些真情,到最后会不会成为残忍的羁绊 那一刻,顾春芽内心百感交集,真希望这两人同别的人一样,更加无情些,阴狠些,那么,离开的人,也许就会少一些牵挂。 可人活在世上,总有扯不掉的联系,上一辈子,她不是没有体会过,也许,该顺其自然罢。 想再多,也只是杞人忧天,世事总是难以预料。 杨氏听顾应全这么说,也罢了,“那你收了,等过段时间,就说债清了,再把钱还给他们。” 顾应全点点头。 “唐兄弟房子那事……”杨氏又问顾应全,“这一眨眼又过去好些天了,我爹过几日就要走的,你倒怎么说” “我怕爹不同意,家里明明有地方住。”顾应全很为难。 “没见两个女儿挤在一个房间,夏天热的要命,那屋子又不太通风,就是明瑞夫妇俩也住的不舒服,眀益更不用说了,要是住唐兄弟那里,个个都宽敞些,还能给他看看院子,咱们腾出房子来,对家里也好,两全其美。” 顾应全想了想,“那等中秋过了再说罢,不然这会儿提搬走,只怕爹不高兴。” 是不太应景,中秋讲究团圆,顾老爷子也喜欢热热闹闹的,既然顾应全答应了,杨氏只好退一步。 顾春芽转身去了方家。 那边方茹正在练习制作糖浆。 要说这转化糖浆,可是做广式月饼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有了它,饼皮才能有清晰的花纹,才能有甜甜粘粘的口感。 而要做好糖浆,最难掌握的就是火候,以及搅拌糖水的时机。 方茹做的糖浆这时候已经熬了半小时,颜色逐渐加深,跟某些蜂蜜很是相像,见到她来,方茹笑道,“看我这回做得怎么样。” “很好呢。”顾春芽点点头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方茹很用功,已经做了好几次了,这次总算获得了成功。 又熬了一刻钟,她欣喜得把糖浆盛上来,放在陶瓷瓶里,笑嘻嘻的拿着去找顾明瑞了。 夫妇俩还好像小孩子,跟着顾春芽学做月饼,哪个先学会一样,总是要高调的炫耀一番,另一方就会更下苦功。 顾春芽看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