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朕即国家_第15章 武举第一徐国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章 武举第一徐国全 (第2/2页)

,选侍李氏,宜移驻后殿。一切宫殡,尽行随入以奉几筵之香火,肃闺闱之仪。此无可厚非,你在此妖言惑众,是何居心?”

    朱由校见大臣们乱成一团的样子,赶紧出言制止,“肃静,前日情势危急乃众大臣与本宫亲历,现在选侍同意暂且退居奉宸宫,你又跳出来叽叽歪歪,你姓甚名谁?官居何职?算了,你也不用说,你以为本宫是你的提线木偶吗?诸位大臣皆不及你一人见识?锦衣卫大汉将军何在,来人,此人妄议宫闱、搬弄是非、混淆视听,给本宫叉出去,让其面壁思过一月,若再不悔悟,就让有司剥去官职,永不叙用。”

    大汉将军是些什么人,那是百里挑一的皇宫门面,个个俱是身高八尺的壮汉。听到招呼,骆思恭便赶紧出殿叫来两人,进来两人每人一边擒住贾继春的一只胳膊,像拎小鸡一样,把他给叉了出去。一切发展太快,他还没来的既反映过来,他原本也不过是想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已,不想却被朱由校借题发挥了。

    朱由校认为既然郑贵妃、西李已经低头,按理,自己也应该有相应的姿态。于是,待大殿众人都安静下来后,他才对群臣说道,“大行皇帝自在青宫宿疾未痊,又因连直大丧,哀思劳瘁,以致前疾增剧,崔文昇、李可灼所进之药虽不奏效,殊失敬重,但亦臣爱君之意,着有司从轻议处。”

    政治就是平衡,大家对朱由校所说也深以为然,如果牵连蔓延,不知道会牵扯出多少人来,首先内阁方从哲就第一个难辞其咎,于是皆躬身称是。

    周嘉谟也早已恢复平静,见众人都不出言奏事,便上前奏道,“殿下,昨日吏部拔擢宪臣的折子不知批复没有?朝廷众多职位空缺已久,若批复可使其速赴吏科关填堪合,然后到吏部领《到任须知》,早日上任为佳。”

    宪臣就是御史,同时内阁首辅称为辅臣、其余为阁臣,吏部为铨臣,兵部为枢臣。

    明朝任免官吏的大致流程是,职位出现空缺,由吏部、兵部挑选合适的候补,一般低级职位交由内阁批复,然后让皇帝过目之后知道便可以。重要职位,比如地方三司、尚未形成常制的督抚、军方都司、指挥使等,虽也由两部提议,但内阁无决定权,必须经过廷推,得皇帝同意才可以走任免程序。

    万历后期,就是因为吏部和内阁推举的官员不让万历满意,才造成很多职位空缺的。有人担心朱由校会被东林党架空,按照这种制度来说,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朱由校知道虽然任用的人自己都不认识,但深知现在不是任用私人的时候,便让王安批红,并问道,“除了吏部,兵部还有要任免的吗?”

    兵部尚书黄嘉善出列回复有,并递上一叠折子。朱由校一看,好家伙,竟然一下要擢升7个人。

    朱由校只留下一个人的折子,其他人都让王安照例批复。他留下的这个人是将材武举第一名徐国全,兵部提议任命他为辽东都司佥书。

    武举每六年举办一场,分乡试、会试,殿试没有像进士科一样形成常例,在以文制武的国策下没有被足够的重视,武举殿试整个明朝只开五科,徐国全是今年武举将材科的会试第一名。

    如今的辽东经略熊廷弼,原先中万历某科湖广武乡试第一名,后觉得武举的不到重视,便弃武就文,又中万历丁酉(二十五年,1597)湖广乡试第一名,次年登进士。于是在家里的正堂书对联以自嘲,言曰: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

    武举每次考三场,初场试武艺,内容包括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场试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

    对朱由校来说,他当然明白武举的重要意义,这无异于后世专门的军事人才选拔,不但要有个人武艺,还要有指挥才能,如果将其像进士科一样推行开来,那么就如同后世高考指挥棒一样,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军事人才,而且还能为将来开办军官学校奠定基础。

    思定,朱由校便对黄嘉善说道,“徐国全既是武举将才科第一名,仅委派都司佥书,是不是有些屈才?本宫倒想见识一下他有和高明之处,至于何去何从,待本宫登极之后见过再议吧。”

    黄嘉善心想自己提议大部分被同意,已在意料之外了,这徐国全任命本就不是重点,就没有反对。朱由校见他无异议,便按照此前和王安等内侍的封赏商议,总结道,“如今,选侍移宫之事已定,诸位大臣功不可没,故特加封内阁大学士方从哲太子少保衔,不得拒辞。其余诸位顾命大臣及浙江道御史左光斗,稍后本宫亦有重赏。恩,今天就到这里吧,本宫还要去乾清宫叩谢选侍深明大义呢。”

    “殿下且慢,大行皇帝遗旨照例应派遣大臣往各省宣读的,内阁廷推谕德张鼐、孙承宗等八人,请殿下令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