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章、反对本本主义 2 (第2/2页)
,对赵二笑了笑,说道,“您还真是见多识广。” 翻译同志不知道是怎么翻译的,反正听了翻译的转译后,赵二先是愣了一下,之后就笑了起来。 “我怎么算得上见识广的。我活到如今,连自己活到多少岁了都不太清楚。还是工作组的后生帮我计算,才知道老头我如今活到四十二岁了。活了这么多年,我除了年轻时当夫子,应了官家的差事,把村子交的皇粮送到南京那一次之外,我也只去过两三次县城。说起来,我就是个最实在的乡农而已。你这后生不要给我灌迷魂汤了。” 王书辉听了翻译同志的翻译之后,点了点头,决定立即对这个老头开展调查工作。 本来,王书辉为了能够快速和村民拉近关系,在下乡之前,还专门准备了一些枝江地区的客套话。可是,在没有办法直接交流,说话也要靠翻译的情况下,这些客套话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虽然王书辉知道,搞调查研究,最好每次座谈的人数最少达到三个人。可是,面对着在现实中语言交流困难的情况下,王书辉决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调研策略,一次询问一个人就好了。 王书辉拿出出发前自己发给每个调查组成员的调查表格,开始直接询问起赵二相关的调研问题。 “老丈,您贵姓啊。”王书辉问道。 “我叫赵二。”赵二回答。 “你老人家过去是做什么为生的?” “还能做什么为生,农家人自然是靠种田为生,靠老天保佑过日子呗。” “你是种自己家的田,还是佃马家的田种呢?” “呵呵,二十年前,我家里倒是还有点田。可是二十年前家里就败落了,只能靠佃马家的田过活呗。” “那您过去佃了马家多少田?” “老汉我是个老光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佃的田也不多,只佃了十亩水田。” “哦,那这十亩水田,都是你一个人种么。”
“你这后生问的好奇怪,不是我一个人种难道还雇人种不成。我自己就是农人,要是有钱雇人种田,我还佃人家的田干什么。” “那你做饭烧的柴草怎么算,据我所知,赵家滩这里的山林也都是马家的吧?” “一看你就是没干过活儿的。我佃的那十亩田里,就含着打柴的柴山呢。” “那你家有房子么?” “房子自然是有,虽然是个茅草的房子,但也是我自家的房子。” “你怎么给马家交的租子呢?” “我自己手里没钱,自然是年尾的时候,交七层的租子给管家了。” “赵家滩这里,佃马家田种的,都要交这么重的租子么?” “是啊,没钱先交租子,就都只有在年尾的时候交七层的粮食。听说要是年前交租子,就可以少交一层的。不过,我们这些穷汉,都落魄到佃人家田来种的地步了。自然都是交七层租子的。” “你一年要消耗多少粮食呢?” “消耗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一年要用掉多少粮食。” “大约七八石的粮食吧。有时候多些,有时候少些。总要看老天的赏赐。他老人家赏多些,我老汉就过个好年。他老人家赏的少些,我就勒勒裤带,咬着牙过一年呗。” “这一石粮,县里要卖多少钱?” “一石稻谷总要一两银子的。” “那你这一年吃的粮食总要花七八两银子吧。” “大概是吧。” “盐也要吃的吧?” “傻话!谁能不吃盐活命的。” “一个月要吃多少盐呢。” “那个么,最少也要十两一个月吧。” “盐要多少钱一斤呢?” “嘿嘿,我老汉有门路,能买到私盐的。哈哈,私盐便宜的很,只要一两银子一斤。” “那就是说一个月,买盐也要花六七钱的银子。” “我老汉又不是你们会里的后生,我是不识数的。我怎么知道。不过,好像也差不多吧。” “猪油也是要花钱买的吧。” “你这后生怎么总是问些怪话。我又不是秀才老爷,总不会有人送给我猪油吃的。不吃些猪油身上又没力气,自然也是要买的。一个月总要吃上五两猪油蓄力气。” “多少钱一斤呢?” “总要一钱银子一斤的。” “那就是每个月买猪油要花三分银子。” “应该是吧。” “牛是要租的吧?” “又问傻话了!种田,特别是种水田,不用牛耕,老汉我自己也拉不动犁啊。” “租牛要多少钱呢?” “…………。” “…………?” “…………。”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