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个和尚的哲思 (第1/1页)
还记得在自己懵懵懂懂记事的时候,就已经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担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如果,把这个故事解析,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是人文化精神,二是人力资源的分配与经济学的深入。 提到人文精神,它不仅仅指的是一个人的修养与品位,更是一种传统美德。当有一个和尚的时候,为了生存,和尚不得不每天都下山去挑水吃,这只是为了生存而劳动。当又来一个和尚的时候,两个和尚就一起挑水吃,这是一种团结合作,而又分工合理的美德。谁也不占便宜,但谁也不吃亏。日子自然是无忧无虑,就在这悠然自得的生存环境下,又来了一个和尚。宁静的生活被打乱了,水缸不再像以前一样满满的,没有人愿意去打水,传统美德已经不复存在,有的只是人内心深处的惰性。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做事先做人。”人文精神讲的便是做人。如果,人文精神做不好,我相信,当有两个和尚的时候,就已经没有水吃了。因为在他们之间已经有一个推脱责任与义务的桥梁,当有一个和尚的时候,责任的重量与指向只有这一个和尚。因此,他每天不得不自己去挑水,日子自然也是无忧无虑。 先把人做好,其次才是做事。一个和尚会保持水缸天天有水吃,两个和尚也一样。但第三个和尚来的时候,水没有了,观音手中的柳枝也枯萎了,这便提到了人力资源的分配与经济学的深入。 一个和尚每天要做的工作,便是挑水、劈柴、以及其它琐碎的事情。而当另外一个和尚来的时候,工作项目没有变,只是量的方面有所增加。而后,又来了一个和尚,工作分量应该随之减轻。正因为这种减轻,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因此,开始互相推托,并一直在心中说着:“他们都不做,为什么要我去呢?”就因为这种推托,水缸的水越来越少了,柳枝渐渐枯萎了。 不管什么工作与行业,总有达到饱和的程度。就像一个窝内藏不下两个刺猬一样。也正是因为人力资源的充足与工作岗位的饱和,才使这个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个岗位会变得有更多的人来争取。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已经纳入了三个人和尚的哲思。如果人力资源分配的合理,就会适得其所,不仅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且会达到衣食无忧的悠然自得。 人力资源的分配也已经引出了经济学的成分。这就好像一个公司,一份工作,一人的时候,工作量是那么多,两个人的时候,工作量并没有变,只是工作量被分成了两部分,而每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重量已经有所减轻。当有三个人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的时候,工资给你发,两个人的时候,工资也给你发,工资量没有变,工作重量已经减轻了许多。如果这样分配人力资源。做为打工者是很乐意的事情。但做为资本家或者老板,一定是很不情愿的事情。因为,他们的付出与收获的比例已经失衡。 其实,从文精神与人力资源的分配以及经济学的深入,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人文精神较低的时候,人力资源分配的再多,工作也永远只是一个及格。这个时候的经济一定有必然的下降,当人文精神提高的时候,人力资源就是再缺,工作完成度也会打上圆满的句号。 不管你从事于三大产业中的哪一个行业,责任与与积极的工作态度,永远都是企业领导者眼中的首先条件,这也就是所谈到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高与低,已经影响到了人力资源的分配,从而嵌入了经济学的深入。 人文精神,有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正如一句话所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人文精神有的时候也是这样,要有一种情景或者一种困难,才能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可贵。 当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时候,一只老鼠,一根燃烧的蜡烛,一座寺庙。老鼠咬断了蜡烛,蜡烛燃烧了寺庙,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的去挑水。这个时候的他们,不分你我他,他们在此刻是一个团队,正因为团队精神,大火被扑灭了,寺庙保住了,这个时候的他们才明白点什么? 不管你身处在这个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扮演着三个和尚的角色。也许,你是第一个出场的和尚,也许是第二个或者第三个。在这个经济社会中,人文精神的发展,已经日渐重要,其次才是人力资源的分配与经济学的深入。 人文精神,不是靠压迫或者遭遇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而激发出来的。它靠的是你个人的修养,以及丰富的阅历而产生的。我们不要等到自己心中的寺庙开始燃烧的时候,我们才明白点什么? 如果,我们提前把人文精神做好,我相信,在你的身后,一定会有一笔巨额的财富在等着来领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