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夏家坐席 (第1/2页)
黛玉和青玉两个的孝虽已经过了一年,如今又寄居在贾家,但出门坐席这样的事,自然还是不能掺和的。但夏家的这个邀请,对贾家的姑娘们,尤其是迎春探春来说,却当真是个意外之喜。 哪怕是惜春,这都是第一次出门坐席。 之前就是王夫人的娘家有什么宴请,王够还没带过迎春的,只说“小”。 但如今被点了名,也就无可如何了。 且纵然要带上几个小姑娘,这对王夫人来说也是件喜事。那可是太孙妃的娘家!元宵前的席请他们去,这一遭他们走动了,也就和夏家建起了交情。 这一日,王天早的就带让人装扮好了几个姑娘,领到了贾母那里告辞。 贾母的神sè看来淡淡的,王够不在意。 青玉看了却是不快,眼见着跟在王夫人身后的三春,忍不住就歪着脑袋,甚是“天真”的说了一句,“我说怎么有些奔—怎么没见宝jiejie?我还当宝jiejie也要去呢。” 正和贾母说话的王夫人脸sè就是一僵。 薛家为何住进贾家,连年都在贾家过?这理由王夫人能不知道? 不过她想到自家对和贾家结亲有兴趣,宝钗又是个听话的,也就坦然,反对青玉笑道,“前几日里吃席,你薛家姨妈沾了些油腻,又被闹得头疼,你宝jiejie也不好离了她母亲。” 青玉诚实的撇撇嘴,但黛玉拉了她一下。她也就没再吭声了。 等王夫人带着贾家的姑娘们离开了,黛玉心知宝钗在今天的上半天多半不会来,若有所思的问了贾母一声,“那资生堂的份子。是要送给夏家的?” 贾母见黛玉问,这才带了几分笑意道,“夏家是仮?就是送了,人家只怕也不要呢。” 黛玉点点头,心中依然有些奂 贾母说得当然是正理,但黛玉相信,她之前也未必想到了,太孙那边第一个对贾家提出邀请的居然会是夏家。以至于原本的打算只好搁置一二。 这大楚的太祖出身寒微,当时的皇后自然也是。太祖虽然在登基后的作为颇是令人诟病,对皇后却还算情深意重然更多的应该是为了防范后宫干政。他一早就已经下了明令。各皇子正妃。后的皇后,都不能出自勋贵重臣之家。 这个明令,已是成了祖制。 如太孙妃夏氏的娘家夏家。虽说是书香世家,但已经三代不曾出过重臣了。虽三代前出过一任内阁大学士,却被牵连进了谋反案,差点儿就被诛了九族,等到在永乐年间被平反,人丁已经没剩下几个。 贾家虽已开始没落,但只要太孙不傻,元春就绝对坐不到皇后的位置上。 所以,要说元春和太孙妃和平共处,还是很有可能的。 可。夏氏和元春都是太孙后宫的人!太孙怎么就能笃信,夏氏会认真帮忙拉拢贾家呢?是太相信夏氏,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黛玉想得到,贾母心中肯定会有疑虑。且本来中立也就罢了,决定了站上太孙的船,以这么大的进行一场政治博弈,她的心中又承担了怎样的压力? 黛玉并不好明着劝仂不过正月里无需上学,她也就拉着青玉一起,陪着贾母说了许久的话。虽解决不了根子上的问题,却总算让贾母的心里松快了些。 & 王夫人这次去夏家坐席,直坐了大半日才回来,回来时满面春风,显然过得十分愉快,直夸夏家好客、太孙妃贤良。 恰此时宝钗也在,才在贾母面前解释了她早上没来的缘故——果然也说是母亲身上不轻快,要照顾母亲——听了这些话,到底城府还不曾修炼到家,脸上便有些僵硬。 偏青玉又不是个厚道的,见了她这模样,忙接了王夫人的话问,“舅母怎么知道太孙妃贤良?难道这次去还见了太孙妃不成?” 王夫人有些话不好说,只好道,“都说有其母则有其女,夏夫人是个再贤良不过的人,夏家的家风又好,太孙妃岂能有错的?” 青玉就叹道,“我和jiejie也就罢了。宝jiejie却没福气,不曾见得夏夂要是见了,夏夫人那样贤良,太孙妃也贤良,保不定夏失能嘱托了太孙妃。日后宝jiejie被选进宫里,也能得她照应一二。” 宝钗的脸上不由得更有些不自在,“每年入宫的人都有不少,太孙妃虽贤良,又怎能一一照应得到?” 青玉如今也算是真正懂了些后宅的说话方式,知道宝钗这样的话绝非最佳应对,甚至不是她以往的水准,不由得心中暗暗得意。 正待再说,却又被黛玉拉了拉,只得停了口。 黛玉完全不针对宝钗,在青玉看来,应该是她没看中宝玉的缘故。这个很好。可她还阻止她针对宝钗,青玉就有点无奈了。 且要她放弃眼前的机会,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