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知难行易 (第2/2页)
!要说去朱鹭家,朱鹮还有些不好意思。但既然黛玉说了,她也就慢慢的调整了心情。谁知道…… 出尔反尔这样的事,在黛玉的身上,真可谓是第一次发生! 幸而,在走到院门口之后,黛玉还是忽地转了头说,“朱鹮,你替我往朱鹭那里走一趟,问问她在家里可好。问得细些,回来告诉我。” 朱鹮正不知该如何是好,便是黛玉这么说了,她依然有些怔怔的,过了一会儿,才带着复杂的表情应了命。 黛玉便又请墨玉派人送朱鹮过去,这才上了车。 墨玉眼瞅着这些,有些奇怪的笑了笑,倒也干脆弃马不骑,跟着上了车。只是,他两个是兄妹还无妨,宝玉和衍远两个,就不可能也跟车了。 亏得都带了马匹,两人一人一乘,倒是可以护在车外。 墨玉上了车就笑道,“我看我今日里倒是要专做解人了。大meimei,这座钟的事情,都说术业有专攻,你就是看了不解。想来也顶多就是无趣。如今却显然是闷闷不乐了,想来不会是因为座钟的事……到底还是为了你那两个大丫鬟吧?” 紫鹃也陪侍在车内的,闻言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黛玉却是继续不语。 可她静坐在那儿。却也没有生气时的那种气势。又因她的容貌纤弱,如紫鹃看着。倒真有几分忧郁之感。 墨玉见了,心里也难免暗赞一声这meimei的容貌,面上却继续笑道,“meimei可是担心她们所遇非人么?” 黛玉继续不吭声。 她也知道些朱鹭的家人,想来是称不上“父母不仁”的。多半会和这天下的大部分父母一样,尽心尽力为子女谋个好前程。 若他们精心挑选,正如她自己说的。人品还真是未必差了。 想来朱鹭朱鹮,不至于如前生的迎春、尤二姐,乃至于王夫人身边的彩云那般。 然而…… 不知为何,黛玉心中就是觉得怅然不快。若有所思。有些滋味,她本来当自己年纪尚小,无需考虑,可如今单是因为自己的两个侍女,就已经先尝到了一二。 黛玉自己都觉得稀奇。 ——因贾府的那些事。如今让朱鹭朱鹮出嫁,可比当初上京前料想的情形要好多了。便是回到扬州前,她也觉得这样做十分妥当。为何事情慢慢临近,心情也就随之变化? 黛玉心中疑惑,就懒怠答墨玉的话。 但墨玉看到眼里。倒是对自家meimei第一次有了“好笑”这样的情绪。可以说自他认识黛玉以来,还真是唯有此事,才让他有了几分“做兄长”的感觉。 当然,如黛玉这样的“小孩子的别扭”,固然来自后世的灵魂不会有,现在这世道的女孩子也多半是不会有的。 唯有黛玉这样,四书启蒙,将圣人之言视作圭臬,天性又难免叛逆的姑娘会有。 ——若不是前些时候听见了她那番“权也”的见解,他还不能肯定。但现在,他却可以相信自己的眼光了。 后世有些人视林黛玉为反封建的代表,不能说全无理由。 她确实是叛逆的。更可喜的是,并不是那种冲动无知的叛逆。而有这种叛逆的meimei,倒是比“正常”的meimei要合心意得多。 虽然确实是会麻烦一点。 是以,墨玉笑道,“meimei可知道我读圣人之言,有何感想么?” 这话果然引起了黛玉的兴趣。 她虽不想在这时候和墨玉辩经,但依然问道,“什么感想?” 墨玉笑道,“一来,圣人也非无所不知。二来,圣人终究不是女儿家。” 第一个论点,在黛玉的心里本来就是成立的。 而第二个论点…… 黛玉有些困惑的眨眨眼,眼神却慢慢的明亮起来。 “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我们做父兄的,难道会不考虑你自己的心意?meimei自己也说了‘权也’二字。这样的道理,虽不是人人想得到的,但天下父母,但凡是关怀子女的,都自然能做到。这就是所谓的‘知难行易’了。你也放心,小户人家更没有那些规矩。朱鹭的父母我也见过,可不会让女儿盲婚哑嫁,肯定是要朱鹭自己去相的。” 盲婚哑嫁…… 虽不好说,黛玉却对这个词慢慢点头。 事情可不正是如此? 当初她和宝玉正是相契相知,又有长辈的同意,故此心中并无犹疑之处。如今,真正的宝玉却是不知何处……若他终究现身,若他尚能保有她最看重他的地方,她难道能单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为自己的心意争取么? 这个问题她其实一直都在自问,得到的答案虽让她有些惶惑,但其实从未变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