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同选择(六千补更) (第2/3页)
忐忑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有宫女兴匆匆的来说了。“姑娘们,可是好消息呢!张将军和贾公子年纪小了那么一截,赢自然是赢不了了,可也没输!都说瓦刺那边,是他们部落里的勇士!皇上可是高兴了,当场就说要让贾公子进腾骧卫!”” 旁人不谈,宝钗的心里简直有些不是滋味。 尤其是她注意到,有好几双眼光,带着羡慕的扫到了他的身上。 虽她不喜武夫,又觉得这天下大抵太平……却也不得不说。宝玉不算是个太坏的人选。要紧的是,还是知根知底。 如今更是入了皇上的眼! 可是…… 幸好她们还都有礼,不至于当面恭喜! 宝钗略有些纠结,迎春却到底是宝玉的堂姐。她对宝玉的努力还是看在眼里的,虽然依然还不算是喜欢他,但自从看透了自己。对他的感觉也好些了。 因此,她名正言顺,笑意吟吟的说“你仔细说说,到底是怎样的?” 亲戚相问,说起来也名正言顺。那宫女本来就得了指示,当下又将打听来的细节说了一通。 可是,她也到底不懂弓马之事。 虽然热心,但能说的其实不过。不过就是些比试很精彩、其他的公子哥儿们交好、皇帝欣赏、藩属使节无话可说之类的情况。 其中,唯有皇帝的话说得最是详细。对宫中人来说。皇帝的态度,也确实就是最重要的! 也因此,旁人都当做八卦听了,随众称赞、遥想了一番张、贾两人的前途,黛玉却有些皱起眉来。 她知道。张滦如今肯定已经有些事情做得很好。 她也看到过,宝玉在南下北上时的表现。受伤时的表现,还有杀人时的表现——他是不是帅才,她还无法判定。但他可以做个猛将,却是黛玉一早就肯定了的事。 虽她听说比试时也暗地里提了一口气起来,但她倒没担心出什么意外。 如今不过是小小的放心,自然对其他的信息感觉更为敏锐—— 真的,有前途可言吗? 一个从东宫时就跟在身边的旧臣,登基后没有提拔,没有重用,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年纪? 别开玩笑了! 现如今,宝玉不过比他小两岁,难道他的功劳就完全被掩盖? 不过是随口两句称赞,也未免太过轻描淡写…… 虽说黛玉出自自己心思的觉得如今的弘治帝并不值得辅佐。但是这个世道,并没有其他的选择。 是以,纵使是一遍遍的确认了他的为人,黛玉还是难免失望,并且,为自己的父亲、张滦,和未来必然走上官场的兄长不甘。 因被张滦和宝玉的事情牵扯了心神,宫女也说得太多。结果接下来的消息,就显得有些延迟了…… 又一个宫女跑来报信的时候,简直让人有些莫名其妙“……忠烈王府的二公子,把东瀛来的武士打败啦!” 宫女如此说道。 皇帝已经登基,就算是皇后贵妃,如今对皇帝的同辈,也是不敢以名讳称呼的。而皇帝的这些同辈,但凡是关系亲近些的,又基本上都是镇国衔。 是以,宫女也只好以王府的排行来称呼了。 倒也不至于让人误解。 不过…… “怎么又打起来了?”吴家三姑娘吴绘首先有些惊吓。 那宫女这才知道,原来亭子里这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姑娘们,竟还不知道之前那一出,便忙补充道“想来是见两个瓦刺人都得了赏吧,皇上才说再次开宴。东瀛武士就跳了出来呢,然后,忠烈的二公子就站出来了,说什么……即已经被提到。是裂虎将军之后,就不能让人专美于前之类的话。” 亭子里的姑娘们面面相觑。 她们都有那么几分意思,想要在猎赛之前,就打听打听各家公子的为人——既然到了这行宫来,也没有太矜持的必要了。 但是没想到啊! 怎么这宴上出风头的,竟然都是事先就能排除在外的良人人选? 贾宝玉不说。还太小。 向礼衍的年纪也有些不够,何况似乎必然不能娶重臣勋贵之后的。 至于张滦,他的年纪倒是差不多了。可是,他都跳出家门了,谁为他的婚事做主么?谁又能为他的婚事做主? 就是皇帝…… 想想他那个“清源妙道真君转世”的身份,只怕也不敢强行赐婚的吧? 这次,还是黛玉不忌讳的问了一句“是怎么比试的?总不会也比弓马吧?” 那宫女倒也不觉得不妥,有些惶恐的摇头道“不是!比的就是……就是剑法之类的!听说那东瀛武士十分悍勇。身上受了几处伤,才肯认输呢。连忠烈王府的二公子也受了点伤。” 就是之前比马术弓箭,也没听说有谁真正受伤。 谁知这见血的事情,就这么扑面而来了。 几个姑娘都露出了有些不适的神情,甚至,或者……还夹杂着些许释然与欣喜? ——这年头。武将虽然不比宋时那般地位低下,却也没有高到足以与士人论高低的地步。除了吴家的几个姑娘,如今在这儿的,其实基本都是勋贵之后。 然而,对她们来说,显然是都没有那个兴趣嫁给“武夫”了! 这时候,大概除了黛玉之外,大部分人都忘记了那个“赌约……” & 经历了东瀛武士与向礼衍的一战,就算是向礼衍赢了,弘治帝也没那个心情将赐宴给办下去了。 要说那两个瓦刺人。若是和东瀛人比上一比,都简直可以说得上是彬彬有礼! 弘治帝虽然想着给个下马威,但到底不愿意见到这样的场面——那东瀛武士在开打之后,简直是悍勇非常! 弘治帝自己也懂些武功——虽然十分稀松。 他不用金盛解说也看得出来,这东瀛武士的刀法狠辣异常。一招一式都像是拼命。或者他本身也并不想要见血,而只是“助兴”但长久以来的习惯,却让他根本不可能在比武中留手! 弘治帝甚至一度担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