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 张弘范(上) (第1/2页)
张弘正离开琼州时,“送”他的人是张世虎。这是两个原先彼此非常熟悉的家伙,但他们一路上却没有说话。 张弘正是因为在某人哪里受到的刺激还没有过去,另外,他也不愿意在自己小时候的玩伴面前再丢面子,所以强撑着不搭理对方,虽然他很想向张世虎打听哪个“乳臭未干小子”的情况。 张世虎则是临行前张世杰有交代:“少和那家伙罗嗦,小心别把琼州的情况泄露给了他们。”不然他定会奚落对方,出一出心中的一口恶气。他忘不了当年南下时,被人追得东躲西藏的日子,况且张弘范还伤了他的大哥。 只是在船靠岸后,张弘正要离开时,他才冒出一句:“回去告诉俺姐,替俺给爹妈坟前上上香,让她以后不要管咱们了,就当咱们已死了。” 张弘正闻言楞了一下,他看了看张世虎,想说点什么,又犹豫了一下,最终抱了抱拳转身而去。 这是他们一生难得的最后几次见面之一,但他们终究还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没有像他们的兄长哪样,彼此成为一生的敌人。 当张世虎回来讲述“送人”的经过时,张世杰一直望着窗外,没有说话。 张世杰在回到琼州之后,十分震惊。尽管已经有预期,可他仍然没有想到,仅仅一年的时间,琼州就一改过去蛮荒的景象,日见兴旺。 以他的眼光,再结合厓山军事上的胜利,他自然不难判断出:北元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形成对琼州实质性的威胁,行朝已摆脱了过去的困境,有了一个稳固、可靠的根基。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现在还讲不清楚。但他的注意力已经更多地转到了一个人身上,那就是帝国陛下。 因为无论是琼州的剧变、还是刘师勇的炮击,都没有陛下在厓山给他带来的冲击大。 虽然当时他有保留的和陛下讲了一些过去的事,但陛下的表现,却是毫不在意,这对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很让人惊奇的。 何况陛下亲赴厓山这件事本身,原已让他暗自惊讶。尽管伴驾前来的都是极其可靠之人,可这是一个不到十二岁孩子具有的勇气? 但更重要的,是陛下和他说的那些话里面所包含的见解。是的,为什么我们这么多人,却打不过别人?这么个简单而又明显的问题是不是让人应该想一想? 而让他更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当陛下向张弘正提出那几个问题时,他发现像文天祥和陆秀夫这样的饱学之士也在思索,不像是已经知道答案,这就不能不使他更震惊,甚至还产生一丝疑惑:有这样想法的陛下究竟还是不是以前那个啥也不懂的小孩子? 在张弘正这件事上,陛下真的就是为了打赌才放走了张弘正?此时的张世杰已暗自摇了摇头。 陛下要放人,却指定自己来放,而没让他人来做,是信任?考验?还是在送给自己一个人情?亦或是其它更深的原因? 当张世虎讲完后,他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世虎,陛下虽年幼,但聪明睿智,你以后决不可乱造次。” 历史上的张世杰投奔南宋后,开始时只能算是江淮军中的一个无名之辈。阮思聪偶然见到了他,对他非常欣赏,于是就向吕文德进行了推荐。吕文德先是任命他为小校,后来张世杰才因战功逐渐升官至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 (阮思聪这个人大约曾是王坚的属下,蒙哥死于钓鱼城城下后,就是他受王坚地派遣,顺江而下报的信。) 所以,张世杰并不是一个莽撞的武夫。甚至还可以说,由于北地来人的身份,他在投奔南宋后的初期,曾刻意地保持着某种低调。 现在,张世杰的心中隐隐约约有种很古怪的念头,哪就是陛下似乎对很多事都非常了解。还有哪个不起眼的道士,以他对这种人的认识,也同样让他十分戒惧,这就导致他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非常谨慎。 张世杰其实非常明白,无论是和张弘范、还是和张弘正,他们之间过去并没有仇恨。是对事情的想法不同,结果走的路不同,才导致双方走向对立。 但从很多方面来说,张世杰并不完全了解他一生最大的对手张弘范,因为他不是张家核心的人。 厓山之战中,虽然张弘范的座船也受到炮击,但在他的亲兵用人墙和盾牌的拼死护卫下,他并没有受伤,而是被护卫着登上了一条轻舟,就此逃出生天。 他和李恒、吕师夔先后逃到广州,分别上表向大汗请罪。而忽必烈随后除要求他们详细地说明大战经过,却一直没有相关的处罚旨意。相反,张弘范被要求率残部进驻潮阳,扼守沿海。 正是在这里,他见到了他以为早已丧身的张弘正,这个时候,已经是北元帝国至元十六年的四月。 在驻军潮阳期间,张弘范又多次回忆了整个大战的过程,他承认自己败了。因为他面对的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水战武器,虽然他到现在还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而对方所采用的,更是一种全新的水战技法。他相信,在拥有了那种水战武器之后,过去所有的水战战法,已基本被淘汰。 经过反复推断,他抱撼地认为,以当时的情况,自己最正确的做法是继续突破张世杰的船阵,和宋军纠缠在一起,让琼州的援军无法下手。如果能够吸引琼州水师上来,双方搅在一起混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