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相负之愿成双_第八章 兄弟阋墙(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兄弟阋墙(一) (第1/2页)

    这日,杨溥找来徐知诰议事。徐知诰一走进大殿,看见杨溥满面愁容,摇头叹息。施礼问:“何事让皇上烦心?”

    杨溥一脸为难:“太尉啊,朕真是觉得很难办啊,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件事情,朕做不了主,想听听太尉的意见。”

    徐知诰言:“何事竟让皇上如此踌躇?”

    杨溥一脸悲色:“齐王仙逝,与朕而言,乃剜心锥腹之痛啊!”说着话,他将一本奏折递过去。

    徐知诰接过一看,是徐温的次子徐知询从金陵递上的一张请表。

    天祐十五年(918年),时任镇海军节度使的徐温率十万大军驻屯昇州也就是金陵,在南吴首都广陵做为少摄政的徐知训被朱瑾所杀,当时,徐温诸子除已经三十岁的养子徐知诰外都还年幼,当不得重任,于是,徐温以徐知诰任少摄政,继续把持南吴朝政。

    其后数年,徐温信任的官员多次建议徐温以二子徐知询取代徐知诰,徐温言:“能力有限,不如正伦”。乾贞元年(927年),徐知询被刚刚迎回的吴王杨溥任命为行军司马、忠义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徐温看到徐知询被重用,也生出了让亲儿子取代徐知诰的想法,毕竟亲生的儿子对自己没有外心。

    徐温当时在金陵,他打算前往广陵请杨溥称帝,想给两个儿子重新分配一下职务,以徐知询代徐知诰为少摄政。但当准备离开金陵时,他病了。于是,他赶紧写了封信让徐知询亲自送去广陵,上表杨溥以徐知询来代替徐知诰。

    徐知询为人懦弱且太过傲慢,徐知诰年长于徐知询,但徐知询从不把徐知诰当兄弟看待。别说对待徐知诰了,就连对自己的亲弟弟也十分怠慢,尤其是徐知诲和徐知谏。于是,徐知诲秘密将徐知询的动向报告给了在广陵的徐知诰。

    徐知诰闻讯,上书杨溥,希望能任镇南节度使。徐知询还在半路上的时候,徐温死了。得知徐温的死讯,徐知询立即返回金陵料理徐温的后事,棋差一步,徐知诰仍居摄政之位。

    徐知询怕徐知诰对自己不利,三番五次的上表杨溥希望继承徐温的军权。

    杨溥问:“太尉的看法呢?”

    徐知诰半晌没说话。这封奏折里,徐知询写希望能继任徐温所有的军政职务,辅佐杨溥一统天下。忠心表了一大堆,字里行间都是对徐知诰对朝政指手画脚,飞扬跋扈,对皇上大不敬的不满。

    徐知诰冷冷道:“臣一心辅佐皇上,恪尽职守,不敢逾矩,此事还得皇上亲自定夺。”

    杨溥一副向他讨教的谦卑模样:“太尉对朕的好处,朕怎会生出嫌隙来,只是徐都统虽在金陵,但不瞒太尉说,金陵是我朝的军事重镇,徐都统掌握着十万大军,朕很难办啊!”

    徐知诰一施礼:“皇上若感念臣的一片忠心,定会给臣一个交代。”

    杨溥亲自扶起来:“若朕让太尉受些委屈,还望太尉莫要怪罪。”

    徐知诰弓腰颔首:“臣惶恐!”

    杨溥走到御桌旁,拿起拟好的旨意,递给徐知诰:“太尉看看,这样可好?”

    徐知诰一看,旨上写着,徐知诰任太尉、中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徐知询为诸道副都统、宁国及镇海节度使、兼侍中、辅国大将军、检校太尉、守中书令、金陵尹。

    看起来,徐知诰将南吴朝廷依旧握在手中,而在金陵的徐知询掌握着整个南吴最大的军队,徐知询可以仗此和徐知诰争夺决策权,徐知诰则可以限制徐知询的权力。

    徐知诰生出一丝恼意,杨溥说:“太尉莫急,你看!”说着又将一封奏折递到徐知诰面前。

    徐知诰面上愠怒,强压着火接过一看,原来,徐知询的岳父武昌节度使李简近日去世了,徐知询擅自将李简麾下士兵收入自己军中,并上表推荐李简之子李彦忠继任武昌节度使一职。

    徐知诰看完奏折言:“臣以为不妥!”

    杨溥点头:“朕也以为此举不妥啊!”

    徐知诰满眼的厌恶:“李彦忠为人鲁莽,不过一介武夫,武昌为鄂州城的治所,城市人口不下十万,臣听闻李简在世时,他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