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三回:谁的船,谁来渡 (第1/1页)
天又入夜,戌时到了。 这便是祝昊宇古代的生活,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灯红酒绿,也没有一个可以让人安心的家。 祝昊宇有的,只是清晨起,入夜息,寂寞读书,步步策算,以及一个挂满着无数难题的错误身份。 此刻的祝昊宇,正跪坐在书案下的筵席上,誊写着这几日苦思出来的《儒行别解》。他的字迹端正秀丽,与祝英台一般无二——这大概也是祝英台所留给他的最直观的“遗物”。 在祝昊宇的理解里,自己每一提笔写字,写出来的却是祝英台的笔迹,原因大概就是来自身体的本能了。 这个本能,为祝昊宇解决了不少麻烦,却也总是让他睹字思人,莫名惆怅。说起来,祝昊宇的心底非常任性地厌恶着这个本能,只是此刻,他又离不开这个本能。 人若被本能控制,这将是多么可怕地事情! 在纸上重重地落下最后一笔,祝昊宇有些烦闷地将笔直接往书案上一搁,便站立起身子,准备出门走走。 “英台……”梁山伯欲言又止。 祝昊宇想了想,才转身问他:“山伯你有事?” 梁山伯微微苦笑,从床上起身,指着书案上的笔墨道:“英台你为何不洗笔?” 祝昊宇心情正烦闷,哪里有心思洗笔?只是这个问题既然被梁山伯提了出来,他就不能再无视。毕竟他在梁山伯面前露的破绽已经够多了,他不敢再让这些破绽无限制增长下去。 转回身拿起书案上的那支玉管软毫笔,又将山青石砚台也一并带上,祝昊宇一边往门口走,一边回复梁山伯:“我去墨池洗笔。” 墨池是书院专门修出来供学子们洗笔的洗笔池,位置正在竹风院的后院,也就是小竹林的南北边角处。墨池边上有的是翠竹怪石,一石之上还有书法名家王羲之过世前一年提的“墨池”二字,风雅无边,且让人无比怀念。 祝昊宇一边走着,又想起了前几日吟心转交的家书。书信之中并无特别内容,除去交代家中安好,以及嘱咐祝英台保重自己以外,也还隐晦提到关于她的婚嫁之事该到开始选取的时候了。当然,如今这个婚嫁的难题,也就自然转移到了祝昊宇的身上。 祝昊宇对这个倒并不担忧。自看过那封家书起,他的心中就有了应付这个问题的对策,而现在之所以想起,只是因为这个法子也同样牵扯到谢氏。 夜的声音却渐渐鲜活了起来。祝昊宇听到了蝉鸣声,以及许多不知名虫子的、组成的自然曲乐,乐曲和谐又繁忙,充满了生的气息,仿佛就是在喁喁私唱中歌颂它们那些短暂生命的充实,让人心也一起感受到了生的快乐,辉煌的原由。 祝昊宇烦闷渐消,步伐也从容了几分。 他先在墨池边上站立了一小会,深呼吸放松几段,然后缓缓蹲下,将毛笔与砚台浸到水池里缓缓清洗起来。 此刻繁星满天,无月,只是星光柔柔,映得水中被祝昊宇搅乱的那一小片涟漪上反着星光,极是神秘美好。 轻轻搅动着水花,祝昊宇提起毛笔与砚台,起身便欲回房。 “你?”然而就在转身的那一刻,祝昊宇却看到竹林之中从容走出一个人,一个让人惊奇的人。 稍一顿,祝昊宇行礼道:“学生祝英台见过谢将军。” 谢玄的神情在微弱的星光下倒是模糊得让人什么也看不出来,他只是温言道:“是英台,不必多礼,你我年岁相差不大,英台自殿堂之外称我谢玄便可。” 祝昊宇笑了笑,也不客气,当即点头道:“那么英台见过谢玄兄。” 谢玄哈哈一笑,显出几分爽朗来,他颇为愉悦道:“英台性情直白无伪,心气不凡,妙!” 祝昊宇轻轻笑了一声,随口又问道:“夜已更深,却不知谢玄兄何以进了竹林?” “无事,竹林夜访群星,风景上佳。英台洗笔么?”谢玄又向祝昊宇走近了一步,这个时候,祝昊宇能隐约看清他笑得是格外潇洒。 心中暗暗评估着谢玄,祝昊宇也笑道:“墨池倒映星天,风景同样极美。” “不错。”谢玄轻轻拍了拍祝昊宇的肩膀,忽然话题一转,问道:“英台是上虞玉水人?” 祝昊宇点头应是。 谢玄又道:“我谢氏南渡之后,世居会稽,倒是与玉水不过半日路程。” 祝昊宇不知他怎么忽然提到了居住地,只是点点头,随意道:“玉水离尼山,倒也不远。” 谢玄轻轻一笑,忽然问道:“今日正殿之上,英台转身便走,不知是为何?” 祝昊宇神色不变,从从容容地答道:“入夜松涛万声寂,如有朝堂之事,自然是要沉默的。” “入夜松涛万声寂”,乃宰相谢安为尼山书院所提,意思是说着莫论国事,如今这话却偏偏被祝昊宇引用着来回答谢安的侄儿谢玄,却也别有意味。 谢玄先是很认真地点头,接着脸色一忽就变。 他低喝道:“谁在后面,出来!” 竹林之中先幽幽响起一声叹息,接着缓缓走出一个少年来。 少年身量普通,穿着大袖衫子,那面容虽然在夜色下不甚清晰,但看那高冠博带,以及那淳厚气度,却不是梁山伯又是谁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